剛剛來到這個世界,在盤點自己的身家的時候,易歡喜還沒有什麼感覺,畢竟從後世過來的,還不至於看到幾千塊錢就這麼激動。
但是經過這一個月的生活下來,易歡喜終於知道這筆錢的含義了,說實話,這個家底是真夠厚的。
所以在聽到易歡喜的預算後,程應樟也嚇了一跳,不過他也沒有太過大驚小怪,畢竟易家老爺子和他父親三兄弟都是革命戰士,在建國後各種撫恤和補助都不小,有這麼多的積蓄完全在情理之中。
所以程應樟也沒有多說什麼,畢竟這是在買房子,又不是買了什麼奢侈品,在國人眼裏,房子基本可以和家畫上等號。
兩人回到了家裏,家裏的兩個小孩都出去玩去了。
其實說起程應樟,他的經曆也是頗具傳奇,程家家裏是比較困難的,家裏麵兄弟姐妹5人,其中三個男的,兩個女的,程應樟排名第二,上麵有一個大哥和一個姐姐,下麵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當初家裏麵也確實是難,程應樟懂事的早,所以為了幫助家裏減輕負擔,所以毅然決然的選擇了從軍,在部隊裏為人方正,打仗勇猛,頗受領導的器重,不過上甘嶺一戰之後受重傷轉到後方,等到養好了傷,戰爭也結束了。
戰爭結束之後,因為其英勇的表現,被提拔為中校營長,享副團級待遇,授予二級戰鬥英雄的稱號。
當時他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待在部隊裏,前途一片光明,二就是選擇退役,因為他受的傷比較重,特別是左手和雙腿的關節,很難握的住槍了。
一個軍人,不能握住槍,這是何等的殘忍,所以他沒有選擇留在部隊做文職,而是選擇退伍。
用他在部隊裏退伍時對老領導說的話那就是:軍人,是保家衛國的,既然我再也拿不起槍了,何談保家衛國,留在部隊也隻是一個累贅,還不如讓我退役到後方,為戰友做好後勤保障工作。希望首長批準第十五軍133團三連指導員程應樟的退伍申請。
退伍之後,他首先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退伍安置金分批寄給了連裏麵犧牲戰士的家裏人。
一直持續到現在。
然後就正常了,退伍之後進行了相親,認識了現在的妻子,還生了兩個娃,一兒一女,大的是兒子,今年四歲了,小的是女兒,今年也三歲了。
所以能從一個農村白丁混到現在的得區委常委的位置上,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回到了家裏之後,程應樟的太太,也就是侯玉凡,已經把易歡喜的床鋪給收拾好了。
說起侯玉凡人家裏條件也不錯,家裏是經商的,在抗日戰場期間,給我軍送過多次物資,所以也算是一個愛國企業家,自己的本職工作是一個小學老師,兩人也是經人相親認識的,之後便快速結婚生娃了,這也是程應樟接濟戰友的底氣,因為娘家不缺錢,而且娘家的老兩口也隻有這麼一個女兒。
所以經常幫襯著程應樟一家,不然程應樟就算工資待遇再好,那也是捉襟見肘的。
所以夫妻兩個也算是情瑟和鳴,看到兩人到家,便招呼著兩人坐下,然後程奶奶和程爺爺兩人便進了廚房開始做晚飯,看樣子一家人分工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