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石壩村(1 / 2)

易歡喜一走下車,便伸了一個懶腰,連著做了幾個小時的車,骨頭都坐麻了,隨著一個懶腰,渾身骨頭都發出了炒豆子般的響聲,這一刻整個人都舒坦了。

在鎮子裏麵解決了午飯之後,易歡喜前往了此行的終點,石壩村。

至於為什麼來這裏,是有原因的,石壩村之前就是全國知名的木材交易市場,隻是建國之後,木材交易收歸國營之後,這個市場才慢慢沒落了下去。

所以之前依托這個市場,附近很多的村民都靠種植樹木發家了,畢竟十年樹木嗎,在建國之前,附近的居民看著種植樹木,熬過了一場又一場的災難。

就是現在,在這個分工明確的社會,附近居民的任務也是種植樹木,每年提供定量的木材就算是交公糧了,所以附近的村民都過得挺好的。

不過最近這兩年有點難過了,因為鬧饑荒的原因,糧食供應嚴重不足,而附近村民有很少從事生產,一直是靠養樹為生,這不是他們不想改變現狀,而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因。

石壩村周圍多林地,可種植用地很少,所以也就沒有這個條件,再說之前靠著種樹,大家夥也能過得很好,還樂的清閑,所以也沒有想過改變現狀。

但是饑荒一鬧,大家都現出了原型,就像是現在的一句話,隻有潮退之後,才能看出誰在裸泳。

如此一來,國家所需的木材急劇減少,大家夥的待遇直線下降,每家每戶隻發了最基本的保障糧,怎麼說呢,隻能說餓不死,但是活著也很艱難。這種滋味,可以說是生不如死。

但是也沒有辦法,不想一些以農業生產為主的村子,雖然說過得難,也不吃飽,但是家家戶戶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存糧的,隻是要精打細算的過日子。

這樣一來,對比就上來了,但是也沒有辦法,風水輪流轉轉嘛,之前享過的福,現在該還了。

而這也是易歡喜的機會,因為易歡喜有糧,是的,是有糧,雖然易歡喜現在也很有錢,但是在現在,你還真的可以大聲的說一句。

錢又不能當飯吃,估計還會有很多人讚成你的意見。

像石壩村的居民,可能錢還是多多少少有一點的,但是糧是真的缺,因為他們沒有購糧的票,雖然他們也可以去黑市買,但是現在黑市出售糧食的人還真是鳳毛麟角,有也大多是細糧換粗糧,正兒八經的售糧換錢的人還真不多,不過易歡喜就是其中一個。

正好,他們有需求,易歡喜能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也有易歡喜想要的東西,這正好,一舉兩得,這叫做雙贏。

隨著一番打聽,易歡喜走到了石壩村,到了石壩村第一件事,易歡喜就攔住了一個村民,問到:

“老鄉,您好,勞煩您一下,問下路,您村裏村長家怎麼走,我先他有點兒事兒想和他商量一下。”

被攔住的村民看了一眼易歡喜:“恁沿著這個路一直往下走,到了路口左拐第一棟房子就是村長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