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章 大結局(八)(1 / 3)

烜哥兒發現,自從他孝敬祖父母兩斤茶葉後,功課直接翻倍。

他有點懵。

是他炒的茶葉不夠好嗎?

還是祖父母對他有所不滿。

他憂思數日,愁眉不展。

白仲領命,出麵提點他,“太上皇和太後娘娘給你布置加倍的功課,不是罰你,而是看重你。你若是沒有那個能力,太上皇和太後娘娘也不會廢心思布置功課。”

得了提點,烜哥兒果然眉頭舒展,幹勁十足。

顧玖和劉詔三天兩頭出門遊山玩水。烜哥兒則埋首功課,或是帶人深入村落探查民情,他是一日不得閑。

過了穀雨,夫妻二人改道前往江陵府。

江陵府水資源豐富,大江大湖環繞。

劉詔一到江陵府,就想吃河鮮。

顧玖提醒他,“可別敞開了胃口吃,先適應適應這邊的氣候再說。”

劉詔從善如流。

二人乘坐樓船,前往大湖遊覽,順便聽船娘講那湖邊漁民的故事,唱著古老的小曲。

顧玖覺著小曲挺有趣,於是命人找來樂師記錄曲譜。

“將各地小曲山歌收集成冊,將來可以出版一本古樂譜,肯定很多人收藏。”

對顧玖的決定,劉詔向來都是無條件支持。

自此,遊山玩水的隊伍中,就多了兩位樂師。

劉詔偶爾來了興趣,跟著樂師一起唱喝,好不快活。

顧玖發散思維,一路行來,不光可以記載小曲山歌曲譜,還可以命人將各地風俗習慣,飲食氣候等等記錄下來。

路上遇到的奇人奇事,也都一一記載。

將來說不定可以出版一本《地方奇人怪談》,供後人參考,也能開拓人們的眼界。

這個時代,大部分人一輩子都沒機會出遠門。了解外界,隻能通過書本。

真能出版一本《地方奇人怪談》,也算是給大家的生活添了一抹色彩。

隨著想法誕生,隊伍裏麵又對了兩位書辦,兩位畫師。

畫師負責畫出沿途山川地貌,風情民俗,人物形象。

將來集結成冊,做成書籍插畫,讓人們能夠更加直觀的了解外麵的世界,不做井底之蛙。

夫妻二人在江陵府,一住就是一年。

品特色美食,賞當地美景。

這一年烜哥兒又長高了一截,脫去孩童稚氣,多了少年青澀。

烜哥兒是學什麼都學得快,學得好。

在江陵府,他學會了劃船,學會了抓魚,學會了遊泳,學會了辨別草藥,跟著畫師學畫畫,跟著樂師學譜曲,跟著武師傅學武藝,甚至還學了一點粗淺的木工活……

這悟性,就連劉詔都說生平僅見。

“就怕他慧極必傷。”

“不一定。”顧玖認為劉詔是杞人憂天,“烜哥兒跟著我們遊遍山川湖海,接觸三教九流,見識廣博,心胸開闊。學得越多,越意識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鑽牛角尖。所謂慧極必傷,多是環境閉塞,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沒見識到天下,卻憂心天下。隻見人性之惡,不見人性之善。”

劉詔看著烜哥兒,果然是個爽朗好男兒,不是那種鑽牛角尖的性格。

烜哥兒這個年齡,以他的見識,同齡人中,無人能比。

所學很雜,沒有動搖心性,反而更加堅定了他的三觀。

他們住在江陵府這段時間,江陵書院山長崔七經常提著一壺酒上門拜訪。

他見烜哥兒悟性極佳,起了愛才之心,於是建議道:“可否讓皇長孫殿下前往書院讀書,和同齡人相處一段時日,或有好處。”

顧玖欣然答應。

烜哥兒野了這麼長時間,是該收收心,到書院接受熏陶。

於是乎,烜哥兒結束了上山抓鳥,下河摸魚的日子,進入書院讀書。

他的學習程度之深,所學之豐富,普通夫子根本教不了他。

崔七給他開小灶,請名師大儒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