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照顧邊關工作環境辛苦,少府給邊關工作人員開的都是高薪,年底還有豐厚的獎金。
一年的收入,趕得上一品大員一年正經收入。
這麼高的收入,還不忘朝關稅伸手,偏偏還撞在太後娘娘的手裏,也是活該!
出了關,沿途遇到很多運送物資的商隊。
三和快遞是主力。
像這種境外貨物運輸,為了確保安全,商行通常會委托三和快遞。
雖說三和快遞收費貴,但是有保證。
貨物要是被打劫造成損失,三和快遞按照納稅價值照價賠償。
“這條通往海邊的水泥路,比我預想得要熱鬧很多。”
顧玖以為,這條路走的人會很少,最多就是跑跑商隊。
這一路走來,發現不光是南來北往的商隊,還看見很多當地小民,財主老爺。
越是靠近城鎮,道路兩側就越多人沿街叫賣。
顧玖感慨,“我以為本地土著對大周人都充滿仇恨,卻沒想到會看到一副太平年月的景象。”
烜哥兒在外麵打探數日,頻頻接觸當地人,倒是叫他打聽出不少事情。
“沿街擺攤的小民,基本上都會說幾句漢話,他們專門做大周人的生意。海外行營辦了免費初級學堂,當地小孩可以免費讀書,此舉頗得人心。”
“孫兒還聽說,去年海外行營舉行了第一次科舉,當地讀書人蜂擁報名。海外行營承諾,隻要能考取秀才功名,就能到行營做事,吃官家飯。成績優異者,會被推薦前往京城山河書院讀書。單這兩條,對當地士子有著莫大吸引力。”
“另外還有一件事,孫家奉皇祖母命令,這些年一直在海外行營推廣漢文化,成績斐然,在當地讀書人心目中儼然已經是聖人一般的人物,備受推崇。”
聽完烜哥兒打聽的情況,顧玖和劉詔沒有急著前往行營。
尋了一處城鎮,包下一個客棧住下來。
夫妻二人,做行商打扮,整日四處閑逛。
集市,鄉村,農田,礦場,學堂……
海外行營多年經營,成績有目共睹。
“再有十年之功,等這批接受了漢文化教育的孩子長大成人,就可以將海外行營正式納入朝廷,此地設官府,置流官。”
劉詔連連點頭,“可設五個郡,二十個州府。”
“你這步子邁得太大。設郡設州府,不可操之過急,得慢慢來。先設一二個州府,試驗三五年,確保能替代海外行營,再討論設郡。隻是此地遠離京城,在人們心目中屬於蠻荒之地,流放所在,恐怕沒有人願意到這裏做官。”
“等你的《地方奇人怪談》出版,總有人會動心。還可以用提高俸祿的的辦法,吸引一批人過來。”
顧玖求穩,不想此地生亂,“此事再琢磨琢磨,不著急。”
他們去了行營。
這是出門遊玩以來,第一次主動前往官府。
行營上下如臨大敵,如履薄冰。
太上皇和太後娘娘怎麼來了!
安保工作重中之重,萬一出點事,那可不得了。
行營上下壓力山大,都在擔心安保。
原來靠近大周這一片人口,一直都比較親近大周,經過海外行營多年深耕,慢慢接納了大周人,主動學習大周話,大周禮儀。讀書人也願意到行營做事。
所以顧玖他們一路行來,看到的都是一片太平年月的景象。
過了行營,繼續往南,越是靠海,對大周越是抵抗。
行營一半的軍隊被派出去平亂。
前陣子,還有人在行營所在的城鎮製造恐怖氣氛。
顧玖和劉詔到達的三天前,行營剛砍了一批反賊。城裏的血腥味還沒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