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後生,和他父親一點都不像!
如今,這個可畏的後生,身邊集聚了一批了不起的人。有公孫良生這樣才華出眾的謀略家,有江湖高手在護國公府裏任職,可以輕而易舉把他皇帝招兵買馬來的江湖高手打敗。再有,最讓人心驚膽顫的是,自己那陰差陽錯的聖職,將舉國最高明的大夫賜給了護國公當妻子!
不能再任其下去了,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傳朕的話,從今刻起,從京師到北燕的所有關口和重鎮,包括周近鄉鄰,一並嚴肅排查,有可疑者一律不許通關。誰要是放走了逃犯,自己提著腦袋來見朕!”
皇帝終於按捺不住,正式發了公文要求各地軍隊抓拿逃犯。可見得,皇帝是坐不住,屁股被護國公在皇帝後宮裏放的一把火給燒到了神經。
大明王朝國道上,帶著皇帝聖旨的傳令兵,夜裏揚著馬鞭馬不停蹄地往塞外奔跑。這樣急促的馬蹄聲,都傳到了喜泰安山莊。
孟浩明派出去的探子,要到明日才有消息回來。
夜裏,所有人都努力地爭取時間休息,過了明日上路以後,不知道什麼時候再有這樣舒服的地方可以休息了。
徐掌櫃在屋子裏打開包袱,檢查李敏讓他攜帶的藥材,包括外科必備的金創藥等。
小李子被李敏派去跟回徐掌櫃幹活以後,顯得很是積極。拿藥材擺放出來晾曬,看見李敏竟然在攜帶的藥材裏麵放上了阿芙蓉,有些意外。
“徐掌櫃,大少奶奶讓帶這個,是誰久咳不愈嗎?”小李子學到的藥理裏麵,阿芙蓉主要是治療咳嗽用的,斂肺,澀腸。
徐掌櫃搖搖頭:“不是。”
一開始,朱隸安排什麼人跟著李敏這隊逃亡的時候,都吩咐過了,身體不行的,一律都不能安排在這個隊伍裏給李敏拖後腿。
小李子想也知道不可能是,可是,李敏帶這個幹嘛?
徐掌櫃其實也不知道李敏讓帶這個幹嘛。
不管怎樣的是,李敏說的話從來沒有錯,按照李敏說的去做就行了。
負責巡查的孟浩明,看見他們這個屋裏的燈還亮著,推開門進了屋裏,見到那地上擺放的藥材,吃了一驚:“這麼多?”
不是藥材多,是種類多。
李敏不止讓帶藥,這個最基本的,還讓徐掌櫃把工匠們好不容易按照她畫的圖案打造出來的醫療器械帶上身。
對此,孟浩明第一次見,深感稀奇,陪他們兩個蹲在了地上,抓起一把醫療鑷子:“這是什麼東西?”
“鑷子。大少奶奶說的,說是可以不用手,用這個來捏起紗布的話,可以減少傷口汙染。”徐掌櫃解釋。
孟浩明對這些形狀奇怪的器械裏麵,最好奇的,是那把小尖刀了:“這是刀子嗎?”
“是。”
“為什麼這麼小?”
“這是刀柄,這是刀片。不同的刀片,安置在刀柄上,可以針對人體的不同組織割開,是做外科手術時用的。”
孟浩明聽完徐掌櫃轉述的李敏的話以後,隻能瞠目結舌。
“難怪外麵的人都說,我們大少奶奶是神仙。”孟浩明聽不懂李敏的話,隻能舉手投降。
窗戶外,這時好像經過一個人影的樣子,孟浩明起身即喝了一句:“誰?”
沒有人回答。
徐掌櫃趕緊把李敏那些寶貝收起來。孟浩明和小李子一塊兒走出房間,在院子裏兜了一圈沒見半個人影,隻好各自回屋去了。
李敏在床上,時而睡,時而好像做夢。由於她有一些戀床的毛病,初到另一個地方睡的話,總是有些睡不著。
念夏聽她翻來覆去的聲音,問:“大少奶奶要不要吃點東西?”
這個小丫鬟倒是機靈,記住了她之前說過的,夜晚睡不著的話,可以嚐試吃點東西促進睡眠。
“你去看看廚房有什麼。”李敏答應了下來。
念夏溜出了她屋子,讓春梅守在屋門口,自己一個人走去廚房。
廚房裏,翻來覆去地找了下,食材是有,米也有,問題是,都是生的,必須生火。琢磨著給李敏煲個粥,放點肉。這樣忙碌的時候,突然聽見好像風聲撞擊門窗發出輕微咿呀的聲音。
害怕廚房的火滅了,念夏趕緊走過去把窗關的緊一些。這樣一來,似乎能看見個人影經過窗外。
熬好的粥端回到李敏的屋子前,念夏問在門口守著的春梅:“還有人沒有睡嗎?”
“念夏姐姐說的是哨崗?”春梅反問她。
念夏一聽,直翻白眼:“我問哨崗做什麼,他們不用睡的。我問的是,那些本該去睡覺了的人。”
春梅好像恍然大悟,說:“剛我看見尚姑姑起來了,可能是去茅廁。”
茅廁挨著廚房不遠的地方。念夏就此端著碗進李敏房裏時,說:“剛奴婢在廚房生火給大少奶奶煲粥。尚姑姑可能覺得夜裏生火奇怪,跑到廚房窗戶前麵望了一眼,結果,把奴婢反而嚇了一跳。”
“怎麼嚇的你?”李敏像是漫不經心地接小丫鬟這話。
念夏仔細說來:“奴婢到窗前,看不到人影。回來時問春梅,才知道是尚姑姑。”
李敏聽出這小丫鬟氣的是,這個尚姑姑明明可以正兒八經地進廚房看究竟怎麼回事的,結果搞的鬼鬼祟祟的,好像背地裏盯著她念夏,整天要抓她念夏小辮子一樣。因為誰不知道,尚姑姑比她念夏資曆老,結果現在反而被一個小丫鬟騎到自己頭頂上去了。
“身正不怕影子斜。這個話,我不知道和你說過多少次了。何必事事都放在自己心裏麵,給自己添堵罷了。”兩句話教訓兼安慰地說了一頓小丫鬟,李敏喝了幾口粥以後,發現胃暖和了起來,拉起被子再躺回床上,果然好入睡多了。
念夏躡手躡腳幫她把屋裏的燭火滅了。知道她有睡覺不喜歡點燈的習慣。
第二日,雞鳴時分。
孟浩明派去燕門關打探的尖兵回來了。
“回主子。”那個喬裝打扮的士兵來不及卸妝,單膝跪在李敏和孟浩明麵前複命,“昨夜皇上派出的傳令兵,一路通過燕門關。”
皇帝看起來是正式要動真格了。
“今早上,標下從燕門關回來的路上,遇到的商隊裏麵,有些已經得到風聲,恐怕通關難度加大而啟程返回京師。”
到了冬季,由於大雪封路的關係,通關到北燕的商隊會大大減少。但是,現在這個時候,未到真正大雪來臨的時節,很多商隊,都甘願走這最後一趟旅程,把滿車的年貨帶到北燕塞北,其中,包括北燕以西以北的東胡等民族。
這個時候,通關的車隊、人馬其實很多。而且,如果此刻選擇返程,這個損失可真是不小,最少要損失整個冬季,還有包括把貨物壓在京師裏的倉儲費,人馬生活費,旅館費用等。
“這兩日如果通關的人數減少,對於我們如何渾水摸魚通過燕門關不利。但是,如果皇上一日沒有抓到人,肯定是不會解除戒嚴令,即是說,那些商隊,很快會明白,等待情況變好是毫無意義的,沒有辦法承擔損失的商人,隻能是繼續冒險通關,符合我們的利益。”李敏分析著,對孟浩明說,“孟旗主沒有異議的話,本妃認為,今晚上可以準備啟程了。”
孟浩明對她準確的分析沒有任何意見。唯一餘下的問題,隻在於怎麼渾水摸魚通關了。
讓其餘人都退了出去。李敏僅留下孟浩明商量。
“孟旗主,本妃剛才聽那個士兵說了,說是,如今駐守燕門關的部隊沒有變,負責鎮守燕門關的是郭將軍,郭子達,對於這個郭將軍,孟旗主是否了解?”
孟浩明點頭:“郭將軍鎮守燕門關,不是一日兩日的事了,應該是有數十年了。當年,郭將軍還是在皇上的戰場上,有過赫赫功績的猛將。性格剛烈,作風威猛,郭老將軍有老虎三十年不老的稱號。”
郭子達,現年有快六十歲的年紀了,和萬曆爺差不多大的年紀。可以說,是伴隨萬曆爺一代起來的將軍。郭子達從軍的經曆也算坎坷。他不是名門貴族出身,本是個屠戶,後來,家裏不知道出了什麼事,有一年軍隊招兵的時候,他拿著屠刀到招兵處說自己要參軍。他那把殺豬用的屠刀,據說現在還隨身插在腰間上。
參軍的年齡大,但是,是自願參軍,與那些被強征來的士兵肯定是不一樣的。在戰場上表現十分積極的郭子達,沒過幾年,憑著自己一己之力開始出人頭地。在那年皇帝派出軍隊收拾南蠻部落的時候,郭子達在戰場上一馬當先,抓住了叛賊的頭領,割了叛賊的腦袋,進獻給皇帝。從此,他步入了當時已經當上了皇帝的萬曆爺的眼。
郭子達的官位,伴隨他立下的軍功,一路往上升著。按理說,這樣有本事的又威猛的軍官,必定受到皇帝的重用。而且,誰都知道萬曆爺的心頭裏最遺憾沒有能打仗的將軍可以替代掉護國公。
李敏這個猜想還真的沒有錯。
“郭老將軍第一次敗仗,聽說唯一的那次敗仗,是那年初次奉朝廷命令皇上的聖旨帶兵,前往北燕,參加到東胡作戰的戰線上。正恰逢那個時候,東胡裏麵四分五裂,冒頓單於的部落異軍突起。郭老將軍剛到北燕,對北燕的戰場可以說是毫不熟悉,再有,他是徹頭徹尾的中原人,帶的部將也都是中原人。中原人對於北方的氣候,不是一下子能適應的。像我,剛開始到北燕,要不是有王爺叫著軍醫盯著我,恐怕早就敗在北方強大的天氣麵前。”
李敏聽到他這話,不由猜測,莫非,與東胡的戰場,涉及到了高原反應,於是仔細再問了一遍:“是不是感覺氣促,吸不到氣,頭重腳輕,惡心,想吐。”
“是的。很多第一次上北燕布拉達山脈的中原人,都有這樣的反應。王妃怎麼知道的?莫非王妃聽王爺說過?”孟浩明麵露一絲稀奇。因為聽李敏的這個問法,肯定不是朱隸或是其他人有和她說過,難免又是她自己猜測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