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晚沒有過多休息,第二天上午,孫洪濤早早開著軍令部的車子,帶著她來到位於羅家灣的軍令部第四處報到。
第四處辦公場所和軍令部機關不在一起,單獨設在羅家灣19號花園公館內,這裏實際上是戴笠軍統局的辦公場所。
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戴笠看中了羅家灣19號花園公館,便強購下來,讓羅家灣成為一個龐大的軍統辦公區和宿舍區,總占地麵達二百多畝。
羅家灣19好花園公館四周戒備森嚴,經過一道道門崗和嚴格盤查,孫洪濤這才把馮晚帶到公館大院內的一處寬大的辦公室裏。
辦公室外的房頂上天線密布。
辦公室內,幾十名電訊員正在忙碌地進行著收發報工作,一名三十多歲,身著少將軍服的男人,閉目在辦公室內的過道上來回渡著步子,他似乎沉浸在此起彼伏的“滴滴噠噠”聲中。
“報告魏長官,蘇月少校前來報到!”
孫洪濤給少將敬了個禮,雙手把軍令部的調函呈到他麵前。
“哦?蘇月?蘇長官的妹妹?蘇俄回國的電訊專家?”那少將慢悠悠睜開雙眼,上下審視著站在孫洪濤身邊的馮晚,一連串地問道。
“報告長官,少校蘇月奉命前來報到!”馮晚給那少將敬了個軍禮。
“嗯,隨我到裏間辦公室來,有任務給你。”那少將滿意地點了點頭,朝著裏麵的一間辦公室走去。
姓魏的少將就是軍令部第四處處長魏大銘,他同時還兼任著軍統局的電訊處處長。
魏大銘是有名的電訊專家,有軍統技術帝的稱號,戴笠非常倚重他。
早在戴笠的特務處成立之初,最讓他頭疼的就是通訊問題。
當年不像現在,有線電話那麼發達,即時通訊全靠無線電台。
問題是特務處剛剛成立時,哪有條件去建立無線通訊網絡,再說也沒錢。
戴笠的特務處成立時,民黨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已經成立幾年了,在各地已經建立了一些分支機構,其頭頭徐恩曾本人又是幹通訊出身的,因此有自己的通訊網絡。
基於這種情況,老蔣規定,凡特務處的情報往來,一律由中央組織部黨務調查科代發代收。
老蔣的這個話說了等於沒用。
首先,特務處和調查科大家都是吃同一碗飯的,特務處的情報怎麼可能交給調查科去發!
再說了,人家調查科的電台裝上也不是為了讓你特務處立功的,總得先發了自己的東西,才可以幫特務處代發。
所謂情報,都是有時間性的,一份情報,晚了一會兒,可能就一錢不值了。
仰人鼻息的滋味不好受,戴笠發誓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無線通訊網。
要辦這個事,錢是一方麵,更關鍵的是人,戴笠手下,多是軍校學生,懂無線電的人太少了。
況且,調查科當年有錢壯飛的前車之鑒,戴笠也不敢隨便招聘人,為此他十分苦惱。
關鍵時刻,還是戴笠的鐵哥們胡宗南幫了他一把,把當時“中國兩個半無線電專家”中的一個介紹給了他。
這個人,就是魏大銘。
魏大銘是上海人,早年在外輪上工作,後來被電訊專家李範一看中,調他到電台當了一名報務員。
魏大銘成為李範一的得意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