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月,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駐常州的胡宗南托李範一為他介紹一位無線電專家,當時魏大銘正在“上海各界抗敵後援會”前線後援組主持電台事務,李遂將魏大銘推薦給了胡宗南。
在很短的時間裏,魏大銘幫助胡宗南的第1師建起了一個擁有5座電台的通訊網,讓胡宗南十分滿意。
後來,胡宗南部調往甘肅,魏大銘不願意去西北工作,胡宗南恰好做個順水人情,將他介紹給了求賢若渴的戴笠。
1933年3月份,魏大銘到特務處報到,地點是在戴笠任政治特派員的浙江警官學校。
當時,在場的還有浙江警官學校校長趙龍文和教官們,戴笠正召集他們開會,忽然進來一個風度瀟灑的青年人。
戴笠一看導來人,非常高興,馬上給大家介紹說:“這就是我跟你們說過的魏先生,中國兩個半無線電專家之一,我特地請來,幫助我們建立無線電事業的。”
當時在場的人穿的不是中山裝、就是警服,隻有魏大銘穿著一身長袍馬褂,跟大家反差極大,像一個書生。
什麼事情都是由人來完成的,建立台網,首先得有話務人員,因此魏大銘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開辦無線電訓練班。
訓練班的正式名稱叫做“杭州電訊訓練班”,也叫杭州特警班第六隊,班主任自然是戴笠,副主任魏大銘。
戴笠對這個班的工作高度重視,派出了陣容強勁的隊長、指導員等工作人員,這些人後來基本上都成了高級技術特務。
魏大銘之所以成為電訊專家,有他自己的特質,魏大銘的發報,以指法熟練為主,以發報“均勻”而著稱。
“指法熟練”,通過一定的訓練不難達到,而發報“均勻”就不是誰都能做得到了。
如果發報不“均勻”,就會給收報者造成困難,一份電報發了兩三次,對方還是譯不出來,因而,要求發報“均勻”特別重要。
魏大銘把馮晚帶到辦公室裏,這才伸手接過孫洪濤手中的調函說:“孫上校,你可以回去了。”
“是!”孫洪濤給魏大銘敬了個禮轉身離開了。
“這是一份電文,你立即發到上海,發報機的頻率已經調好。”
孫洪濤離開後,魏大銘拿起辦公桌上的一份電報稿遞給馮晚,然後又指了指辦公桌跟前的一台發報機。
馮晚心裏想,看來這是在考試自己。想著,來到發報機麵前坐下,熟練地開始發報。
魏大銘就站在馮晚的身後,一動不動地看著她發報的指法,沒一會功夫,馮晚熟練地把電文發完。
“你的老師是誰?”魏大銘問。
“伊萬諾維奇。”馮晚偏過頭望了眼魏大銘平靜地回答道。
“難怪指法這麼嫻熟,更重要的是手法均勻,連我也自歎不如啊!”魏大銘佩服地點了點頭。
“長官過獎了!”
馮晚起身再次給魏大銘敬了個軍禮,馮晚抱著禮多人不怪的想法。
“從今天開始,你就在這間辦公室內,你專門監聽重慶範圍內的所有電台信號。”魏大銘給馮晚下達著任務。
“是,可是魏長官,我首先要掌握我們自己的電台頻率。”馮晚說。
“馬上我讓他們把資料拿給你看。”說著話,魏大銘轉身走出了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