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五,田峻做為最高長官,管轄各地軍區統帥和刺史。
如此一來,軍政架構便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基本上可以從製度上實現軍政分離了。
接下來,便是“任期時限”和輪限製方麵的改革。
在這兩方麵就簡單了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項規定:
其一,軍事長官(軍區統帥和太守)以及民政長官(刺史和郡丞)都是以四年為一屆,一屆期滿後,就得調任或卸任。特殊情況下,可由田峻本人批準再幹一屆,但是,最多不可以超過兩屆,也就是八年最大期限。
其二,以“輪換製”做為“任期時限製”的補充,軍事或民政長官在某地任期滿了之後,除了卸任轉崗之外,還可以在地區之間輪換。在輪換之後,依舊遵守任期時限製,即:四年為一屆,最多兩屆。
其三,軍事和民政長官不得同時輪換到同一個地區,以防形成“老搭檔”而狼狽為奸。
……
製度定下來之後,田峻卸任遼州牧,隻擔任鎮北將軍,短期內,在遼東襄平和幽州薊縣同時保留鎮北將軍府,供田峻辦公。
然後,民政方麵,由劉和擔任幽州刺史,由田豐擔任遼州刺史,各地郡丞從原太守府官員中擇優錄用,也有一部分從投奔而來的各地士子或遼東書院的學生中考核招聘。
在軍事方麵,設立遼州軍區和幽州軍區,遼州軍區由太史慈擔任主帥,除了負責遼州軍事之外,兼顧青州的東萊郡。幽州軍區則由高順擔任主帥。
而比太史慈和高順更加資深的黃忠和鞠義,則直屬鎮北將軍府,擔任鎮北將軍府的左右副帥,統率直屬鎮北將軍府的五萬精兵
除此之外,賈詡、成公英、李優三人分任“左右前”三大軍師,隸屬鎮北將軍府,典韋、雷熊則擔任田峻的親兵統領。
另有跟隨田峻的元老——沮授,則被做為田峻的特使而派到東萊郡,暫時擔任華雄的軍師,協助華雄應對青州局勢。
軍政體製改革定出框架之後,在細節的規定和推行方麵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田峻將體製改革的正式實施推遲到半年之後,然後讓手下人去製訂階段性執行計劃。
……
在處理軍政體製的改革問題的同時,田峻也對幽州的民生推行出一係列的善政。
幽州地區連年戰亂,再加上之前的公孫瓚窮兵黷武,橫征暴斂、強抓壯丁。使得幽州地區的民生情況非常糟糕,百姓流離失所,妻離子散者甚多。
因此,田峻在與袁紹停戰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立即從遼東運來大量的糧食賑濟災民,將所有的災民,比照遼東收容流民的政策予以收容。
隨後,考慮到戰爭導致糧食減產和欠收,田峻又宣布對幽州地區免稅兩年,兩年之後執行“三十稅一”的低稅政策。
田峻的這些舉措,得到了絕大多數百姓的擁護。但是,在田峻對流民和災民的收容政策中,有一條是分配土地的,即:男子每人分配一百五十畝土地,女子八十畝土地。這個分配土地的問題,在遼東執行起來順風順水,毫無阻滯,但是,在幽州執行起來,卻是一個很大的麻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