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闈放榜之後, 來自四海之內的飽學之士又一批進入了官場,也有一批雖學富五車,卻因種種不得已的原因名落孫山。
自科舉取士以來就有榜下捉婿的傳統, 在大靖, 昔日輝煌一時的世家雖然十去有九, 然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依然盤根錯節不可小覷。袁氏為存留住源頭活水,在明知家族子弟已經不再成器的境況下, 會優先從每年的貢士每年選取優勝者,攬為己用,不論威逼還是利誘, 借這些人為耳目為爪牙壯大自身。
除了袁家以外, 一些規模不足的家族也常用此辦法籠絡人才,更有甚者破了士庶不婚的鐵律, 將家中之女下嫁寒門子弟。
以往姬氏雖然對此心明如鏡,卻始終未能參與過攬士。
今時不同往日。
眼看三皇子魁節,就要在母族的幫助之下登上儲位,若還如以前一般暗流中獨善其身,難保不被洪潮卷走。
姬昶與姬弢相談之後,姬弢突然提出:“父親,讓妹妹相人吧。”
姬昶吃驚,“呦呦可以麼。”
就算如此,他們姬氏已經與蕭家定下了婚姻,十月初九,呦呦便從河東嫁到蘭陵,日後便是蕭氏之婦。
姬弢立刻解釋道:“不瞞父親,呦呦識人之能, 遠甚於孩兒。孩兒軍中有一員虎將,名方晴城,在幾次的決鬥和突襲中均拔得頭籌,可用可造,正是妹妹向孩兒推薦的此人,父親就算是不相信,也可以先問一問妹妹的意見,孩兒敢擔保不會有錯。”
他如此肯定,姬昶沉吟著,若有所思。
“好,讓呦呦過來。”
姬昶將信將疑,本心存疑慮,但姬嫣竟能很快隨口報出一人姓名,“李昧,字玄幽。此人文章詞句激烈,胸懷一腔憂憤,往往針砭時弊,所以屢試不第。但我讀過他的文章,他的才華毋庸置疑,女兒現場就能為父親背誦一段。”
姬昶與姬弢麵麵相覷,雖然沒有讓姬嫣立刻背書,但心頭都不知不覺信了幾分。
姬嫣說道:“父親和哥哥所考慮的很是,二皇子廢去儲君位,一旦三殿下將來登臨大寶,於我們姬家一定是滅頂之災。恐怕不止我們。袁氏一向誌大心小,他們同樣容不得其餘的世家,覆巢下屆時幾人能活?依女兒之見,姬氏現在一定要留有保全自身的底氣。”
姬弢附和:“或者我們轉而支持沒有母族的八殿下,我對益王殿下所知不深,但益王與前太子本來兄弟之情至深,這一回更是雪中送炭。如果益王站出來,昔日麵向太子抵抗袁氏的舊人不愁不死灰複燃,重成聲勢。”
話說得都不錯。
姬昶卻歎了口氣:“楚王不能治國,益王心性太仁,原本都不是好人選。隻可惜了。”
可惜什麼,姬嫣聽了出來。
平心而論,王修戈的帝王做得不差,在她前世死的時候,北夏已經被滅去威風,偃旗息鼓不敢南下,袁家聲勢不如以前,處處受到掣肘與擠壓,無論文臣還是武將,都提出了不少後起之秀,朝野內外漸漸開拓出了一番新的氣象。
倘若長此以往,江山定有河清海晏的盛世太平。她雖未能親見,但姬嫣可以想象得到那番景象。
烈帝不能說昏庸無能,但他對於袁皇後的寵愛,愛屋及烏對楚王和袁家的縱容,已經到了教人不可思議的地步。即便選定了儲君,卻還不肯為太子掃平前障,而故意放任雙方對峙。這樣做的後果是,現在太子抽身而退,獨留袁家勢大,烈帝立楚王也不是,不立楚王也倍感壓力。
姬弢提議:“呦呦說的這人,我去將他找來。”
他深信以姬嫣的眼光,既能看中方晴城,也能看中這李昧。
姬昶若有所思:“呦呦從何處認識,如此之多的奇人?”
那李昧屢試不第,且出身貧門一文不名,天底下認識他的應也沒有幾個。偏巧,就讓素日足不出戶的姬嫣知曉。
姬嫣汗顏,乃是因為前世,這個李昧有狂人之姿,連當朝天子王修戈他都敢罵,罵的言辭不可謂不難聽。也是所有人都認為李昧挑釁皇威,活不到十五,但偏偏王修戈沒殺他,不僅不殺他,還讓他在禦史台謀了個六品官。偶有一次,聽說這李昧很不給王修戈的麵子,當麵駁斥皇帝的主張,弄得場麵劍拔弩張,皇帝下不來台,險些當場拔劍殺人,也是當時忍下了,沒有做出此等舉動,後來聽說皇帝回太極殿後沒多久,自己便想開了,事後又提拔李昧,升了他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