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充儀見沈蓯蓉一直在想事情,也沒敢出聲驚擾,一直到太後宮裏,才悄聲提醒。
沈蓯蓉回神,把思緒壓下,同陳充儀一同給太後請安,又陪太後說了好一會兒話才離開。
兩人走後,太後吃著陳充儀送來的藥膳,淡聲問道:“哪個安安靜靜的妃子。”
嬤嬤自然理解太後的意思,伺候著太後答道:“是陳充儀,性子溫軟,心性尚可,每日都來請安,這藥膳也是她送來的,就是有些膽小怕事。”
太後用帕子拭了嘴角:“溫軟怕事也沒什麼,不會作麻煩,讓皇帝多去她宮裏走動走動。”
“是。”嬤嬤應下。心中卻在暗想,又是一個新起之秀,就是不曉得能不能抓住皇帝的心。不過,能得太後的喜歡,也是很多人都比不得得了。
沈蓯蓉跟陳充儀又說了幾句,就回了宮裏。她方才見太後神情未曾變化,但太後對陳充儀態度明顯不錯。太後在宮裏鬥了一輩子還能幫自己的兒子坐上龍椅的人,豈是一般人。看來她要重新評估陳充儀的價值了,如若陳充儀得皇後眷顧,那她要同陳充儀打好關係才是。
皇後宮中,陳充儀和沈蓯蓉走了以後,柔妃欣喜萬分卻又端坐在原位:“此番多謝皇後娘娘從中周旋,若是此事能成,以後皇後有何差遣,妹妹定當竭盡全力。”
皇後淺笑點頭:“妹妹說笑了,不過是舉手之勞,你我姐妹相稱,不必這般客氣。”
柔妃也跟著笑,彼此心中都各有算計。天下攘攘皆為利來,沒有利用價值的人是不值得付出的。
今年科舉考試,已然閉幕。寒窗苦讀數十年,隻為報的帝王家。今年參考的學子都心頭揣測,暗中思量頭名狀元花落誰家,誰有會名落孫山,明年再來。
今天科舉考試的審批官是由國相和以剛正不阿出名的張大人共同擔任。傳言國相同張大人極為不合,可以說是對立麵的,皇帝這般安排定時為了保證公平公正,今年的頭名狀元定然是才華過人,方能讓國相和張大人都滿意。
張大人和丞相一份一份認真的審看著考生的卷子,好的挑出來,差點打下去,然後再從好的中挑出更好的,更好的中挑出最好的,方選為頭名狀元。而一般狀元都會默認是本年審批官的門生。
兩個人分工合作,柔妃的表親的卷子更好的被分到了張大人審批的那一批裏麵。
張大人認真看了卷子,不由得眼前一亮,細細看來,思路很有新意,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文采俱佳,正是需要的人才,可以大用。張大人看了很是滿意,特地把卷子拿出來放到一邊。
待兩人都審批完了所有的卷子,把認為好的卷子挑出來,然後選中最好的三份。其中一份正是柔妃的表親的卷子。
張大人看過三分卷子,覺得各有千秋,都是極好的,但是他更偏向柔妃表親的卷子,想到國相平時跟他不對付,不知道會不會跟他唱反調,在看了看卷子的內容,底氣更足了一點,放下柔妃表親的卷子。
“國相大人,你看這三份卷子當中,哪份最好。”張大人笑著開口,問一旁的國相。
國相剛看過三份卷子,皇後拜托的那個人的卷子正好在其中,但是張大人這個老家夥跟他作對慣了,他如果直接說了,恐怕會出事,壞了皇後的事,還是看看這個老家夥怎麼說吧。
國相也麵帶笑意,一副和樂融融的模樣:“本相覺得三張卷子各有千秋,各有可取之處,尚未有決斷,張大人可是有滿意的卷子了?。”
張大人撫了撫胡須,看來這老狐狸還沒選好,正好提出來,試試他的態度。念此,張大人拿起柔妃表親的卷子,開口道:“下官比較中意這份卷子,思路很是新穎,才華斐然,堪當大用。國相看看這人作為頭名狀元,如何?”
國相心下暗罵,麵上確實一派笑容,待看過了卷子,發現是皇後交代的那個人,心中竊喜,被張大人提出來,那麼就好辦多了。心中高興,麵上卻不顯露,假裝仔細比對過三份卷子,最後點點頭:“本相覺得三人不分上下,但這份卷子若展現出來的確定是形式所需,那就他吧。”
張大人一聽國相點頭,心中甚是開心,這人是他審批的,以後也算是他的門生了。欣喜之餘也有懷疑,這老狐狸以往最喜歡同他為難,這次怎麼鬆口這麼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