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海濱釣魚人,水月劍宗門(2 / 2)

此等異事,一路上雖多有耳聞,然親眼所見,仍舊難掩驚奇,問風傲道“這魚筐有何來曆,似非人間之物。”

風傲神色得意,舉起魚筐炫耀“相傳,天地初開之時有一仙者,乃盤古大神靈識所化,有統禦三界,領導萬靈隻能,為女媧、伏羲之長,天帝、鴻鈞之師,後人應天道而生,大地之上育有三奇,乃為炎帝、黃帝、蚩尤,彼此征戰不休、兵戈不止,最終致使魔界入侵,三界動蕩,仙者不忍盤古大神創造的世界就此毀滅,乃以金身封住魔界入口,阻斷魔兵通往三界;人魔之戰止戈千年,仙者靈識化作一株藤蔓,恰逢有練世者途經,受仙者之托,割其一脈編筐,此筐可裝天下妖魔,渡天下靈長,百餘年前,機緣顧我,得此釣竿魚筐,雖未位立仙班,卻可入仙家之門,與人解難,受食香火。”

禪勳若有所思,問道“如此說來,凡靈善入筐,均可尋得一個好歸宿,凡惡者入筐,定是萬劫不複。”

風傲捋捋胡須,哈哈笑道“非也,非也,此事還有後續,魔界有一巫,生在洪荒之前,善使幻術,曾隨魔兵征人界,然因迷戀紅塵美景,決意罷兵止戈,遨遊三界,紅塵中邂逅一女,然因人魔有別,終未能結果,此女在臨終前向他要了一個美夢,在夢中兩人白頭偕老;後巫師得此物,灌注畢生所學於其中,因此魚兒還以為自己在水中,歡快得很。”

“如此,此物是正是邪?”

風傲將魚筐遞與禪勳道“你仔細看看。”

禪勳翻來覆去看了無數次,始終不得其中奧秘,不明風傲用意所指,放下魚筐抱拳道“弟子愚昧,請師叔明示。”

自筐中取出一黃金鯉放生,又將魚筐置於水邊,鯉魚在水中暢遊半刻,圍著魚筐轉了數圈,竟自己跳入筐中,風傲將魚筐收回說道“祖道重滅戴邈一門,救晉國數十萬百姓,是善是惡?趙軍所至,民不聊生,石虎殘暴,以人為食,唯獨對你師徒有惻隱之心,是善是惡?魚已得自由,卻甘願再度入筐,是善是惡?功過得失本無尺度,人言其對,便是對了,人言其錯,便是錯了,莫看今時人論,但聽後人評說。”

“弟子受教,謝師叔點撥。”

“聖山之上多有經論,即來,兵戈之外多養心性,心性通明,路自能通明。”

“是,弟子謹記。”

風傲語罷,自領路前去,路途中為二人講聖山之精奇,北海之壯觀。

荒野處行足六日,遇一山亭,曰:十方亭,題有一聯,上書“四海升平時,吾自歸仙路;”下對“塞外狼煙起,舍身救黎民;”橫出“神人共鑒。”

“此亭乃立派祖師所建,用材多有淵源,石柱取九州十方奇材,上攜十方靈物,出入兩口皆托陰陽,兩極相生相克,正是我門派之心,人至亭中,腳踏昆侖翠玉,頭頂四方神獸,入亭,已在聖山之中,過之,身在聖山之上。”風傲臉上布滿說不出的神色,看不出是何種心情。

禪勳師徒步入山亭,果見翠玉地磚,地磚南北有九州二字,吊頂白玉上雕飾四方神獸,神態栩栩如生,不禁驚歎“聖者巧匠之功,蒼生福祉。”

“凡天下事,物極必反,門中多有奇能子弟,天池聖水可救治天下痼疾,然師祖有言‘入亭已是聖山士,出亭複歸紅塵人,兩不相關,無有因果。’故凡人隻知‘北海宗門在聖山,劍衛英名代代傳,未曉天池育仙者,靈丹妙藥在天庭。’”風傲此言,似是惋惜,似是感歎,又似是訴說些什麼!

禪勳未能明隱喻所指,轉而問道“師父曾與我說宗門事跡,每每止於北海不毛之地,此是何方?”

“史誌記載,二位師祖曾隨莊周遊曆北上,至不毛之地,冰雪覆蓋,地無四季之分,至極寒處有海,未知其大小,因地最北,名為北海,雪地見熊,為善戰之神,水中有魚,其大未能見邊,天隻兩日,一正一邪,正者與時相對,邪者足六月之長。”

禪勳對此甚是好奇,追問曰“至北海需多少路程。”

風傲搖頭答曰“不得而知,我與師兄曾數次北上,均因不能受其苦寒,無功而返。”

禪勳還想再問,風傲卻不願再答,起身道“今日天色已晚,快快上山去吧。”

出山亭走了十餘裏,見一八九仗石碑,上有北海二字,這便到了北海一派宗門,然石碑之外未見他物,心中甚疑“此是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