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與宋濂在李洪心中同樣屬於黑名單的曆史人物還有諸葛亮的《出師表》以及範仲淹的《嶽陽樓記》……
當然,這隻是李洪私人的惡趣味,宋濂其人還是比較值得李洪尊敬的。
還在元廷統治之時,便已然召宋濂入朝為官,且許下極為優渥的條件,可宋濂幾乎是毫不猶豫的便拒絕了,為此甚至不惜惹怒元人貴族,最後躲在深山老林裏十幾年,直到朱元璋將元人趕出中原方才出山。
就憑這份傲骨和才學便足夠李洪另眼相看,因此等到宋濂罵的有些累了,李洪便放下手中活計,走到宋濂二人麵前,恭恭敬敬的拱手施禮,言道:“太史公當麵,晚輩有失遠迎!”
見狀,宋濂立刻冷哼了一聲,卻還是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罷了,老夫懶得與你計較,這莊子是你的,那你可知這附近有一位名叫李洪的人?”
“不敢相瞞,不才名諱便是李洪!”
宋濂聞言頓時瞪大了眼睛震驚道:“你就是李洪?”
宋濂萬分震驚,原本他還以為能提出內閣製度之人怎麼說也應該是一位深諳朝堂的隱世老儒,此番前來也是帶了幾分比較一下的意味。
可當知道李洪竟是一個不及弱冠的少年時,宋濂整個人都有些不好了。
“晚輩確實名叫李洪!”
宋濂依然是一副見鬼的樣子,許久之後方才恢複正常,輕咳了兩聲,有些裝腔作勢的說道:“四書五經可曾讀完了麼?”
李洪頓時一陣無語,這些儒生,尤其是上了年紀的,全都好為人師,上來還沒說兩句,這便是要考教學問了。
隻不過李洪也不想把宋濂得罪狠了,真給自己落實一個狂生的名頭。
對於宋濂的態度,李洪和朱元璋出奇的一致,就是將宋濂當成了一塊茅坑裏的一塊石頭,說有多重視倒也沒有,卻又怕不小心砸了一下崩自己一身糞。
因此李洪隻能恭恭敬敬的回答道:“回太史公,已經讀完了!”
“哼,可不是看了一遍便叫讀完了!”宋濂輕哼一聲,隨後又問道:“可曾選定了本經?”
四書五經是讀書人必讀的書目,隻不過人力終有盡時,因此現在的讀書人會從這些儒家經典中挑選一本成為自己的本經,重點研讀,大概便相當於後世的必修科目。
“五經皆為晚輩本經,不分先後!”
宋濂臉上頓時又是怒色一閃,喝到:“好你個黃口小兒,真是好大的口氣,也不怕讓人聽見笑掉了大牙!”
李洪隻是微笑沒有說話,隻是這態度頓時讓宋濂更加不滿。
“我且問你,百姓足,君孰與不足,此句何解?”
這段話出自《論語·子貢問政》,此句若是朱元璋問起,李洪大可以從生產關係,稅製、商業行為各種角度來解讀。
可宋濂明顯隻是單純的考教學問,李洪隻得依照著宋濂的思路言道:“民既富於下,君自富於上,蓋君之富,藏於民者也,民既富矣,君豈有獨貧之理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