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卻也不惱,隻是一旁鄉野田間,問道:“太史公可知農事?”
宋濂沒有正麵回答,而是譏諷的說道:“怎麼,這種地還是格物?”
李洪笑了,回答道:“這怎麼不是呢,這天下萬物皆可格物,這天下不管是百姓還是王侯將相,又有誰人能離得了五穀雜糧?”
“可這五穀雜糧我們已經種了不知幾千年,那太史公可知道最開始是何人發現五穀雜糧可以填飽肚子的?”
“神農嚐百草的故事即便是街邊小兒都曾聽過,你問我這東西幹什麼?”宋濂不屑的說道。
“那請問,上古先賢神農氏品嚐百草,替人類發現了可以種植的作物,這個行為,算不算是格物呢?”
李洪輕飄飄的一句話,卻猶如驚雷一般在宋濂耳邊炸響,一瞬間宋濂仿佛突然想通了什麼東西。
“神農氏通過格物發現了糧食,而種植糧食的方式改變了當時人們的生活軌跡,無需再冒險與野獸搏鬥,而是在地裏安全的勞作,從而令文明繼續延續下去,請問太史公,你還覺得這格物是無稽之談麼?”
李洪不依不饒,趁著宋濂沉思之時,不斷加重語氣的說著。
“是何人發現使用工具可以耕地便的更省力方便,是何人發現青銅製造的工具遠比石頭好用,是何人發現礦石可以冶煉出生鐵,這些格物出來的結果無不影響我們人類之文明延續,太史公此時還覺得這一切比不上那些聖賢語句麼?”
宋濂已經有些說不出話,震驚的看著李洪,他做夢都沒有想到,有朝一日他竟然會被一個少年給問到這種地步。
雖然心中想法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可是宋濂還是不願放下麵子,強撐著嘴硬道:“你所說這些自是上古先賢們的功績,可世間那還有那麼多東西供你用來格物?”
李洪笑道:“怎麼沒有,這太陽為何永遠東升西落,樹上結的果子為何會掉在地上,鳥兒為何可以飛在天上,世間萬物總有其運行的規律,上古先賢可以通過格物發現這些規律並改善人類生活,那為何我輩讀書人反而隻知道苦背那些聖賢書?”
“那按你所說,你格物這麼多年,怎麼不見你弄清楚什麼規律?”
李洪突然又笑了,指著田野間勞作的佃戶們又一次問道:“太史公可通農事?”
“你怎麼又問此事!”宋濂有些惱火。
“太史公且看那裏!”
宋濂和朱標都下意識的朝著李洪所指方向看去,卻見一巨大的風車矗立在河邊,地上自有灌溉所用的水渠,一路蜿蜒進李洪的農田之中。
恰好此時一陣清風吹過,那風車緩緩轉動,扇葉上的奇特裝置波動河水,清澈的水流便涓涓流動,順著水渠有序的流進了農田。
說不上是多精妙的構造,宋濂隻是將天工開物中的腳踩水車,換成了風力,可這便也足夠讓宋濂和朱標震撼。
“這裝置一架可灌溉二十幾畝田地,大約能節省四到五個成年人的勞動力,敢問太史公,這水車可算是無用之物?”
宋濂不說話了,抬起頭深深的看了李洪一眼,隨後突然轉身就走,朱標還以為宋濂生氣了,急忙跟上腳步,隻是此時宋濂卻又突然停下,而後恭恭敬敬的對著李洪行了一個敬師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