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
秋雨老師,按照世界曆史的常理,一個國家快速的經濟發展、社會轉型、國力崛起,應該帶來裏裏外外的敬佩、讚歎和趨附,但我們遇到的情景卻不是這樣。很多分析家把產生這種不正常情景的原因歸咎於貧富差異,外國嫉妒,或策略有誤,其實差異、嫉妒、失策等,是發展中出現的正常現象,任何時代、任何國家都遇到過。我認為現在的根本原因,在於文化。我們缺少一種能夠讓人親切溝通、廣泛感應的當代文化,您同意嗎?
答:
我說過,現在的中國,就像一個巨人突然出現在鬧市街口,不管是本城人還是外來人都感到了某種陌生和緊張。巨人作出一個個造型,佩上一條條綬帶,用處都不大。原因是,大家都無法感知巨人的脾氣和性格。
巨人的脾氣性格,就是中國的文化。
就像當年英國的旗幟飄揚到世界各地的時候,至少讓人以為,裏邊似乎包含著莎士比亞的影子;就像德國先後發動兩次世界大戰都失敗後,經常會用貝多芬、巴赫和歌德讓人對它另眼相看;就像美國縱橫捭闔、盛氣淩人的時候,總有好萊塢影片的諸多形象相伴隨。遺憾的是,中國的文化好像做不來這些,一直忙著排場很大、格局很小的事情。結果,常常越“文化”,越讓人感到陌生。
問:
現在看起來上上下下都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不斷說“文化是精神家園”之類,以示重視。但這種說法,隻是一種各國通用的尋常比喻,對嗎?
答:
“精神家園”的比喻還不錯。但是,關鍵在於是什麼“精神”。如果“精神”來自於利益集團、民粹主義、極左極右、自狂自貶,這樣的“家園”是可怕的。
問:
後來又提出了“核心價值”,同樣缺少確切內容。秋雨老師知道“核心價值”是指什麼嗎?
答:
好像主要屬於社會政治思想範疇,又加上幾個美好的詞彙,與文化有一點粘連。但是應該看到,能夠提出“精神家園”“核心價值”的概念,盡管內容還不明確,也已經傳達了一點比較樂觀的信號,表明已經有人知道,中國今天麵臨的真正困難,在於精神價值。
問:
秋雨老師是否認為,現在中國遇到的種種社會矛盾,都與精神價值有關?
答:
對。我們遇到了精神上的“房地產泡沫”,也就是很多人缺少“精神居所”。富了,不知如何在精神價值上獲得安頓;窮了,不知如何在精神價值上自我勉勵。遇到了衝突,不知如何在精神價值上獲得排解;遇到了大難,不知如何在精神價值上獲得升華;傷害了別人,不知如何在精神價值上作出自責;做錯了大事,不知如何在精神價值上銘刻羞恥……這些都是。如果在精神價值上一直缺少正麵歸向,一個民族的文化就會失去魂魄。
問:
既然已經知道了精神價值的重要,為什麼這麼多年來還是沒有起色呢?
答:
因為有很多“偽精神”“偽價值”半路攔劫。大家都把一係列山寨版的“精神價值”當真了。
問:
山寨版的“精神價值”有哪些?
答:
我必須說明,把山寨版的“精神價值”當真的,大多是好人,因為他們還相信有“精神價值”這回事。所以我們可以說得溫和一點,稱之為可疑的“精神價值”。
簡單說來,可疑的“精神價值”,在民間祭拜的是“成功”,在官場祭拜的是“民意”,在學界祭拜的是“國學”。
把這三者加在一起,使中國這個巨人的性格和脾氣,因“成功”而勢利,因“民意”而喧鬧,因“國學”而陳腐。這樣的性格和脾氣,當然很難讓人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