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寶應年間(公元762年4月18日),唐肅宗龍馭歸天。兩日後,太子李豫登極即位,是為唐代宗。程元振與李輔國明爭暗鬥,並向唐代守建議應稍加恨製李輔國的權力。代宗下旨革去李輔國行軍司馬事、兵部尚書職位,命程元振接任行軍司馬事一職,又令李輔國遷出常年居住的皇宮。隨著軍權被剝,代宗又下詔免除中書令之職,晉封為徒有虛名的“博陵王”。十月十七日夜,有刺客進入李輔國府,砍下他人頭與一條手臂而去,代宗雖仍命人捕捉刺客,木刻一頭安葬,又追贈以太傅殊榮,卻不知為何,再也無處尋找那刺客。
柳因夢回歸華山,自此隱逸。唐代韓愈曾見其仙蹤,作名詩《華山女》:“黃衣道士亦講說,座下廖落如明星”,芳傳千古。
李泌歸宿山林之後,繼續隨“衡山老人”季若離修行,超凡物外,其樂自融。季若離過世之後,李泌打破單傳之規,開山立派,廣收弟子門徒,成為南嶽衡山派的創派祖師,世代受萬人稱頌。
公元1958年,陝西西安獨孤思貞墓出土珍奇之鏡,直徑16。9厘米,有瑞獸葡萄與飛禽蜂蝶花紋,精美絕倫,神施鬼設,百見層出,後被日本學者稱為“多謎之鏡”,”凝結了歐亞大陸文明之鏡”。
明熹守天啟五年(公元1625年),西安市周至縣某農民自地下挖出一石碑,黑色大理岩製,高約10英尺(2。8米),寬未逾4英尺(0。85米),厚達1英尺,重兩4公斤,碑頭飛雲與蓮台烘托著一個由螭龍與百合所包圍的十字架,碑文以漢文與敘利亞文所刻,碑名為:“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上明確記載此碑建成於唐建宗建元一年(公元781年),此碑為世界“四大石碑”之首,被稱為“眾碑之魁”。(餘下三碑為埃及羅塞塔線形文希臘文雙語石碑,西亞死海東岸摩押希伯萊文碑刻,中美洲阿茲特克文化授石碑)
水一方日後歸隱大慈思寺落發為僧,號“不錯”尊者,邊城雪俠蹤退宿玉泉山金霞洞,號玉鼎真人。(注:引於[清]如蓮居士著《反唐演義全傳》)正如水一方所言,卓酒寒與他及邊城雪,金霸、銀尊、玉鼎,功垂竹帛,名著禹彝,萬世有光。悠悠千古,縱觀天下,笑問誰人能堪伯仲間?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