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二十四年的時候,裕王李君威親自主持了美洲戰爭,在此之前,就已經完成了美洲的改製,把美洲開發公司屬地變成了帝國的美洲行省,當時美洲行省也不過隻有四十萬人,這還要把歸化的印第安人、少量日本移民包括在內。
限製美洲行省發展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地處偏僻之地,與帝國核心領土往來不便。要知道,在美洲剛剛開發的時候,從金州到申京要航行三個月之久,而從申京到金州,則需要半年。後來隨著飛剪船的普及,消耗的時間降低了不少,但仍然處於交通不便的狀態。
美洲戰爭之前,帝國的蒸汽動力船舶已經有了發展,隻不過在那個時候,蒸汽動力不能作為主要動力來源,事實上,一直到帝國三十七年這個時候,主要的船舶仍然是蒸汽動力與風帆並用的,在大洋上,還是以風帆動力為主,因為蒸汽機的效率比較低,作為商船還無法提供遠洋航行所需,煤炭消耗量實在是太大了。
但是帝國也並未等到蒸汽動力船舶成熟,而是建造專門的移民船,這些移民船噸位很大,雖然也裝備風帆,但是作為備用動力的,因為不運載貨物,所以載重量不大,大量的空間用來裝煤,而帝國同時在檀香山、中途島等地構築補給港口,使得移民船往來於申京與金州之間隻需要消耗一個月的時間,這給大規模移民美洲創造了條件。
一共有四艘國有航運公司的移民船負責前往美洲的航線,因為帝國政府給予各種優惠、補貼和退稅等政策,民營航運公司也加入進來。這直接造就了美洲行省人口的大爆發。
帝國二十四年,美洲行省剛剛建立,人口不過四十多萬,等到了帝國三十七年的今天,短短不到十三年的時間,美洲行省的人口翻了一倍還多,已經超過了百萬人口。
政府提供的移民政策隻是其中的一部分,最關鍵的是,美洲行省的經濟蓬勃發展,與帝國本土之間的貿易因為航運技術的發展蒸蒸日上不說,最大的經濟動力莫過於美洲戰爭之後,帝國全麵進入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市場。
且美洲戰爭後,歐洲長期的內亂,讓美洲行省成為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唯一一個穩定提供工業製成品的地方。要知道,那可是一個人口超過三千萬的市場,特別是巴拿馬公路修通,整個美洲,乃至非洲都在美洲行省的貿易範圍內。
在這個過程中,尤其以美非大洋貿易最為興盛。
這條貿易路線的起始點就是美洲行省與南非行省之間,從帝國行省運輸工業製成品到美洲殖民地,然後買入原材料進入另外一個行省,利潤是非常可觀的。
而大洋貿易的中,有關鍵的節點,那就是巴拿馬地峽。從一開始,美洲行省與南非行省就提議開挖運河,但是一直被帝國中樞所駁回。
兩地之間的貿易實在是支撐不起在巴拿馬地區挖掘運河所需的資金,更不要說,巴拿馬運河需要船閘,技術暫時不能解決,於是乎,修建巴拿馬鐵路的計劃提上日程。
帝國幾家國有鐵路公司在考察了貿易量之後,認為很難在短期收回成本,而且熱帶雨林地區修築鐵路,又在遠離核心工業區的巴拿馬地區,成本也難控製,因此隻是進行前期勘探和論證,並未實踐。
一直到帝國放開民營資本進入鐵路行業,給了巴拿馬鐵路建設的機會,美洲、南非和開普敦三個行省率先行動,組建了巴拿馬聯合鐵路公司,後來為了拿下帝國政府的批準,又邀請了申京資本的進入,為了解決技術問題,同意南洋鐵路公司這家擁有修築跨馬來半島的兩洋鐵路經驗的公司入股。
帝國二十九年的時候,第一根枕木就在巴拿馬城外被安放,讓無數的資本家墜入了這個無底洞之中。
商人們還是低估了修築巴拿馬鐵路的困難程度,認為一共七十五公裏的鐵路線,我們八百萬銀元,怎麼也能砸下吧,不夠就再掏八百萬,反正一口氣買下了三十年的經營權,足夠回本了,特別是蘇伊士鐵路的成功,讓這些初始投資人認為,隻要鐵路建成,僅僅是股票上市就能賺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