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二七 巴拿馬鐵路(2 / 3)

在幾家國有鐵路公司對巴拿馬鐵路提出質疑的時候,巴拿馬聯合鐵路公司的董事長甚至宣稱,就算是用銀子做鐵軌,也要修築完成。

事實證明,用銀子做鐵軌也無法輕易完成,巴拿馬鐵路的線路確實隻有七十五公裏,但問題是這七十五公裏的鐵路線上需要修築、挖掘超過三百座橋梁和涵洞,僅此一項就讓鐵路成本十幾倍於蘇伊士鐵路。

而在巴拿馬地區,很難招募到合適的勞工,熱帶雨林氣候下,黃熱病等熱帶疾病盛行,讓很多從本土招募去的工人望而卻步,工人們往往幹不了幾天就打包走人,開玩笑,老子有這個忍耐力,去阿拉斯加淘金不成嗎?

帝國政府卻不允許雇傭西班牙裔和黑人勞工,為了勞工這件事,鐵路公司與帝國政府扯皮了無數次,甚至驚動了皇帝李君華,結果得到的卻是冰冷的聖旨,聖旨中重申了帝國在巴拿馬地區嚴苛的移民政策。

當然,扯皮還是有結果的,聯合鐵路公司被允許到日本和安南兩國招募人手,結果在帝國三十二年的時候,築路工地上出現了超過一萬兩千名來自安南與日本的勞工,但疾病對於這些人來說仍然是重大的考驗,遠渡重洋外加濕熱的環境,讓勞工的死亡率超過了百分之三十,直接導致了連續發生的外籍勞工暴動。

各種因素導致的結果就是巴拿馬鐵路的修建計劃很不順利,原本計劃帝國三十五年完工的鐵路,一直到帝國三十七年也僅僅是完成了不到百分之四十的線路。而這還是巴拿馬聯合鐵路公司四次追加投資的結果。

但即便如此,巴拿馬鐵路公司仍然沒有選擇像國內的鐵路公司那樣宣布破產,把鐵路資產低價賣給帝國政府,相反,即便是建成之日遙遙無期,即便是很有可能中途夭折,即便在國內市場無法再融資,這家公司仍舊擺出了強硬姿態,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巴拿馬,是咽喉要道,除了運河,沒有任何一種交通方式能取代鐵路。

這裏必須要有一條鐵路,那就是他手中的這一條。

隻不過,到了帝國三十五年的時候,鐵路公司的股東們形成了一個共識,僅靠民間的力量是無法完成這條鐵路了,必須要得到帝國政府的支持,不僅是注資,還要提供政策,也要提供技術支持。

因此,在李素回國奔喪,受封榮王的時候,股東們公推他代表公司遊說帝國政府,認為一個親王出麵,一定會改變巴拿馬的困局。事實證明,李素做到了,但條款卻是巴拿馬聯合鐵路公司不能承擔的。

帝國政府答應融資,並且保證鐵路順利開通,但要把股權從原來的百分之二十五,提升到百分之七十,股東們僅僅能參與運營和分紅,沒有資格製定運價。

李素本人也是不同意這個方案的,但無法抵擋來自皇帝的壓製,皇帝保證他本人可以收回成本,但不再保證其他人。更重要的是,帝國政府準備了後備方案,那就是要對巴拿馬聯合鐵路公司進行壟斷審查,審查其是否壟斷了美洲東西海岸的交通運輸,而結果根本不用想就能知道。

資本家們再強大,也無法和一國政府對抗。

榮王在巴拿馬鐵路上的態度已經發生了變化,所以卡爾洛想以購買股票的方式來討好李素,那真是拍馬屁拍在了馬腿上,幸好,他沒有直接去做,因此也就沒有引發惡劣的後果,但是李素是打定主意,在美洲局勢未有大變化之前,絕不出現在巴拿馬城。

皇帝李君華之所以表現的非常強硬,其原因有二,一個就是在巴拿馬鐵路批準線路的過程中,巴拿馬聯合鐵路公司存在嚴重的賄賂狀況,讓其得到了這條至關重要的鐵路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