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崆峒十問(1 / 3)

此時尚有劉看山在,外麵的戰鬥,不關謝寶樹的事情。

他要做的,就是好好的感悟天道,領悟其中的境界。然後保證自己的氣息在,不死就行了。天下間,繼承劉看山氣息的,僅有他一人。所以他的安全,至關重要,已經有了保命之法,不用太過害怕。

謝寶樹翻閱自己法寶中藏有的經書。

黃帝陰符經,其作者傳說為軒轅黃帝,曆史上有薑太公、範蠡、鬼穀子、張良、諸葛亮、李淳風、李筌、李治、李鑒、李銳、楊晟等都作過注解,《四庫全書》中有所收集。《陰符經》應該是一部思想著作,集道家的治國方略,養生之道,兵法戰術等。

《黃帝陰符經》立義於社會,導向於人生。《黃帝陰符經》共四百餘字,分上、中、下 三篇,上篇主要內容是闡述天道與人事的關係。中篇主要內容是論述富國安民的道理。下篇主要內容是論兵法戰術的。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發殺機,移星易宿;地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天人合發,萬變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火生於木,禍發必克;奸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煉,謂之聖人。天生天殺,道之理也。

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也。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

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輕命。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生死之心在於物,成敗之機見於目。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至樂性餘,至靜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製在氣。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恩生於害,害生於恩。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人以虞愚,我以不愚虞聖;人以期其聖,我以不期其聖。故以:沉水入火,自取滅亡。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

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因而製之。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萬象。八卦甲子,神機鬼藏。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進乎象矣。

謝寶樹在書籍中,還發現了有趣的崆峒百問。

所謂崆峒百問,乃是五十四代天師張繼宗所撰,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用非常直白、淺顯地語句,解答了道友在初入道門時碰到的諸多問題,是正一道基礎入門必讀經典。

一問:張良是第幾代祖?

答曰:老祖天師八世祖。

二問:天師何處貫籍?

答曰:仙傳沛國豐人,今徐州之豐縣,生於浙江杭州天目山。

三問:何時誕生?

答曰:生於漢時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

四問:當日如何修煉成仙?

答曰:老天師生有仙骨,得子房公家傳鈐記,言西蜀青城山,洛陽二酉有所藏三皇秘典,故踰淮自洛入蜀至青城盡得其秘。歸洛陽於北邙山修之三年,有白虎啣符而至,遂入嵩山石室得黃帝九鼎之丹書及太清丹經,同弟子王長、趙升從鄱陽泝流入雲錦山煉丹。丹成,龍虎現。訪西源璧魯洞,得製命五嶽及神虎秘文。聞蜀多妖殄,欲往除之。至陽平山修行感遇太上老君。於漢安元年正月十五日親授盟威經籙二十四品,三五斬邪雌雄寶劍,陽平治都功玉印。

修之千日,乃入青城山戰鬼。至則鬼神皆降,複二十四治。葛璝、湧泉、北平諸山修九正法及養神輕身之術,居本竹治授靈寶諸法,居平蓋治合九華大藥,道成至玉局治。太上複降,說北鬥諸經三八謝罪法懺。

永壽二年會三界萬神於青城黃帝壇,盟九嶽四瀆二十四治福庭鬼獄,定三十六靖廬,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名山。命人處名陽,鬼處明陰。每治設祭酒男官女官以讚玄化。複遊各郡,斬妖孽奪鹹池,大利蜀民。功成蒙太上冊封正一天師。至雲台治見絕巘下桃熟,命王長趙升二弟子投身取之,既則,師亦飛下投王趙二弟子。起,遂以餘丹及劍印授二弟子,祖曰:“吾遇太上親傳至道,此文總領三五步罡,正一樞安,世世一子紹我之位,非吾宗子不傳。”是日同王長趙升,千乘萬騎於蜀中雲台山白日上升。時漢永壽元年九月九日也。

五問:夫人亦飛升否?

答曰:夫人雍氏於永壽四年正月十五日同女師文鸞與姬芳芝白日飛升。

六問:老祖之父何人?

答曰:諱大順,封桐柏真人。

七問:留侯到今幾世?

答曰:五十四世。

八問:既在蜀中因何又到江右?

答曰:江右龍虎山乃老天師煉大丹之所。後因入蜀戰鬼遂居漢中。四代祖盛公攜劍印經籙來居祖壇,所以遂居江右。

九問:龍虎山有多大?

答曰:龍虎山是總名,起自閩中武夷諸山,兩龍夾馳,千峰萬壑直走鄱計八百餘裏。

十問:宮府在山中何處?

答曰:百山環拱形似蓮花,宮府居山之正中。

十一問:老天師煉丹何處?

答曰:此謂龍虎正一觀,離宮府二十餘裏,兩山並峙形如雙龍雙虎。

十二問:此山中風水若何?

答曰:中國山川龍脈此曰巽山乾水,此山乃乾山巽水,謂之顧祖朝宗,風水第一,堪輿為仙圃長春。

十三問:仙岩有二十四岩?

答曰:離府有二十四裏,有水岩。石壁千仞,上構七層危樓,室中架搭有二十四岩,各誠仙品。

十四問:二十四岩有何名字?

答曰:三山觀水、仙倉仙室、藥筐丹灶、機杼染具、馬廄鶯架、轆轤杵臼、酒甕棋枰、仙船仙獸、茶爐泥料諸岩都是。

十五問:聞雷打石因何得名?

答曰:相傳釋家普庵真人祖師,學雷法於三十代天師,試之掌心雷,誤劈山石也。

十六問:祖印是卞和玉,因何而得?

答曰:卞和玉為秦所得。玉印其一刻為傳國玉璽,其二未鐫,藏於阿房宮。後因子房公隨漢高祖入關得之,藏於陽平關。二代天師諱衡祖得於土中,遂鐫之文曰:陽平治都功印。

十七問:何為陽平治都功印?

答曰:陽平山,名“治”者,神仙修煉之所。都功乃神仙之品位也。

十八問:又有祖印何也?

答曰:祖印乃漢安二年正月十五日於四川鶴鳴山蒙太上老君授陽平治都功印一顆,雌雄二劍以製伏天下鬼神。

十九問:祖印既有,如何又要卞和玉印?

答曰:祖印大徑二寸,乃上行之印,一應表奏用之。卞和玉印大徑四寸,乃下行之印,一應文牒用之。

二十問:今符上哪三印?

答曰:中卞和印,左金印,右銀印。

二十一問:金印何文?

答曰:星文雲篆為“功平五炁印”

二十二問:銀印何文?

答曰:亦陽平治都功印。因古時用祖印於符牒上,後人以為大褻。故嘉靖年間複賜銀印代之,謂之代勞印。其祖印非國家大典齋醮不可輕用。

二十三問:聞有鎮山玉印,此何印也?

答曰:老祖天師得太上祖印之後不敢以祖印為下行,故另鐫玉印一枚為下行印。至二代天師既得卞和玉印之後即封而不用。今入覲,留此印以鎮山,故名鎮山印。

二十四問:老天師有令牌否?

答曰:老天師得授太上印劍,劍即令牌也。鬼神不伏,飛劍斬之,故發令之際,按劍一下,則邪鬼懾伏。後因命諸弟子代行法事,此劍不能遍付諸生,故用棗木刻劍形於上,以代用之。老天師無其他令牌也。

二十五問:今有天皇使者令牌何也?

答曰:宗師將天皇使者符刻而用之,取激剝之意,非祖之製也。

二十六問:太上老君授老祖是何經籙?

答曰:三洞正經,二十四品法籙。

二十七問:天師如何得到龍虎山?

答曰:鄙山原名雲錦山。祖天師自鄱陽泝流而上訪鬼穀璧魯諸洞,采神虎寶章,見山水清秀,即於此山煉黃帝九鼎大丹。丹成龍虎現,故改今名。

二十八問:龍虎寶章何人所藏?

答曰:仙人劉根,身長綠毛,故名毛公。得道後留鈐記雲“太乙神虎寶章符得須尋西壁魯”。故祖天師訪而得之。

二十九問:龍虎山可是洞天福地?

答曰:洞天龍虎山道書雲為第二十九福地。

三十問:何為洞天?

答曰:洞者通也。言此地可以通天神之靈炁。

三十一問:何為福地?

答曰:五災不染謂之福地。

三十二問:何為五災?

答曰:水、旱、刀兵、蟲蝗、疫癘也。

三十三問:上清宮起於何時?

答曰:自老天師丹成之後將仙器藏於水者。四代天師自蜀遷來立真仙觀。南唐時敕建祖天師廟。宋祥符中二十六代祖天師遷於山之陽敕賜“上清觀”。至和年間始改為“上清正一宮”。大德戊申年複改“上清正一萬壽宮”。自元以來此曰稱“大上清宮”。康熙二十三年,蒙皇上禦書“大上清宮”匾額。

三十四問:天師二字何朝封起?

答曰:北朝寇謙之清整道教起封天師。

三十五問:天師二字出於何典?

答曰:《素問》雲,能和六炁是為天地之醫師。又《南華經》雲,以天為師即是此也。

三十六問:爵位何時封起?

答曰:宋真宗時,封二十四代祖正隨為“真靜先生”始以曆代俱封先生。至元代,三十五代祖被封為“觀妙先生”“觀妙真君”。

三十七問:何朝起封大真人?

答曰:三十九代祖嗣成公,元朝英宗時加封大真人。

三十八問:真人之號出於何典?

答曰:《南華經》雲“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

三十九問:如何釋“正”?

答曰:養其自然而已。

四十問:今還是何爵?

答曰:曆代皆蔭襲漢之子房公留侯,爵之三十八代祖與材公晉封留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