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崆峒十問(2 / 3)

四十一問:曆代襲爵原用宗派否?

答曰: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

四十二問:如今寶籙有多少?

答曰:三十三階。

四十三問:三十三階何名?

答曰:都功、盟威、五雷、大洞、中盟、三洞、預修、拔亡、延生、伏魔、文昌、祈嗣、保童、血湖、三官、北鬥、真武、玄壇、趙侯、玄女、華蓋、咒詛、九牛、二十八宿、紫微、自然、神霄諸籙。

四十四問:法有幾種?

答曰:法有道德、先天、靈寶、清微、正一、淨明、玉堂、天心等派。

四十五問:三十六員天將何姓?

答曰:天將頗多。世所常用止三十六員。天罡、月孛、鄧、辛、張、陶、龐、劉、苟、畢、雷公、電母、風伯、雨師、王、殷、朱、康、馬、趙、溫、嶽、何、喬、蕭、謝、高、李、魏、伍、朱、周、石、丘。諸將是也。

四十六問:法家有四派歸元之說何也?

答曰:道德、清微、正一、靈寶,四派俱歸於祖元君處,故曰“歸元”。

四十七問:這四派何人所傳下?

答曰:“道德”乃太上老君傳於關吏尹喜子老。“正一”老君傳於老天師者。“靈寶”乃老天師傳度人經法於葛仙翁者。“清微”乃金闕後聖君傳於青童君者。

四十八問:何為三山法出在真人府?

答曰:閤皂葛仙翁派為“靈寶宗壇”,西山許真君為“淨明宗壇”,句曲山三茅真君為“上清宗壇”。此三壇俱出老天師門下,故龍虎山為“正一玄壇”。後三山失傳,壇籙盡歸真人府,故“正一玄壇”改為“萬法宗壇”。

四十九問:當時三山俱出籙乎?

答曰:龍虎山都功盟威三洞經籙,閤皂山出預修拔亡諸籙,西山中盟斬邪諸籙,句曲茅山出大洞紫虛諸籙因世久失傳,漸有錯誤,故二十六代天師請敕三山符籙並聽真人府所出,餘山不得私傳。

五十問:三山府血脈一炁相傳即此三山否?

答曰:此又非前文三山也,乃明永樂間,敕建武當山一應宮觀皆上清宮法官管理,茅山亦立靈官皆從上清宮選授,故武當茅山俱是一脈,上清宮相傳。故言三山嫡血派,言至親也。

五十一問:何謂“三洞正文”?

答曰:三洞者,洞真、洞玄、洞神也。正文字即諸品經文。

五十二問:三洞中又有四輔何也?

答曰:四輔者,太玄、太平、太清、正一也。洞真太玄為輔,洞玄太平為輔,洞神太清為輔。貫通三洞是為正一。

五十三問:三洞正文何人所說?

答曰:元始天尊說洞真部。玉宸道君說洞玄部。太上老君說洞神部。據《道藏經目錄》凡例:洞玄部為三界醫王太上道君所出,號洞玄經。

五十四問:一洞之中可有分否?

答曰:一洞分為十二類:一本文、二神符、三玉訣、四靈圖、五譜籙、六戒律、七威儀、八籙法、九眾術、十記傳、十一讚頌、十二表奏。

五十五問:《道藏》正文有多少?

答曰:古之有五千四百餘函,一萬八千餘卷。曆代失散,今止存四百八十三函,五千五百零三卷。五十代天師張國祥續添入一十五函,今有四百九十八函,五千四百八十餘卷。

五十六問:何謂三十六部真經?

答曰:三十六部真經有三說。一說玉清妙經、正一經、太上仙經、妙林仙經、開化經、仙人經、黃林先生經、太上正經、道教經、煉精經、至黃老集公經、小節品經等三十六部,其眷數甚多,世所未見,乃天上之經也。一說洞真十二部,洞玄經十二部,洞神經十二部共三十六部,今《道藏》之經也。一說三洞籙中所載《三十六部真經》,其卷數甚少,相傳乃是葛稚川於嵩山石室降,魏真君所授。另一說為:天真修天經,洞天習地經,世間行人經,三經各有十二部,交會相通總說為三十六部。

五十七問:道家宜看何書?

答曰:《道德經》《南華經》《文始經》《陰符經》《黃庭經》最為經典。

五十八問:此五經何人所作?

答曰:《道德經》太上老君作,《南華經》莊子所作,《文始經》關令尹喜所作,《陰符經》軒轅黃帝所作,《黃庭經》金闕聖君所作。

五十九問:此外尚有何書?

答曰:其外如《列子》《文中子》《鶡冠子》《淮南子》《鬼穀子》《譚子》《大道經》《抱樸子》《胎息》《艾虎》諸經暨《參同契》《悟真篇》諸書亦不可不知。

六十問:宮中法官如今行哪幾派?

答曰:法有八派,失傳者多。今之所行惟正一清微,靈寶間或用之。

六十一問:何謂正一?

答曰:正者不邪,一者不雜。正一之心則萬法歸一,故曰正一。

六十二問:正一法所治何事?

答曰:正一法惟祈晴禱雨,驅邪治病,濟生度化耳。

六十三問:為何大法多失傳,今所有傳者哪幾宗?

答曰:昔時法官能行神霄、景霄、天蓬、伏魔、揮天撞星及四聖五元紫庭諸法,今已失傳。所傳者惟有天罡、月孛、雷霆、三師、雷門、苟畢及火車、火犀、玄壇、魁神、地司、地祇、關康侯諸宗矣。

六十四問:其外還有何法?

答曰:洞玄劉帥、金火天丁、三景靈官、追捉徐帥、小四聖、如意潘帥、忠靖張帥、梅仙張帥、水仙婁帥、石帥、趙侯諸法尚存,其餘雷法雖多,法官難習學之,故此謂微矣。

六十五問:聞有豐都法最靈,今有人行否?

答曰:豐都內外法最靈,法官謂其陰慘故而不全習,少或一二用之。

六十六問:祈禱有三十六階否?

答曰:自天皇獨轄〇雷、月孛,鬥姥之下隻有火雷、煙都、三茅、金烏、寶珠、五雷、社零、火龍、四溟諸法,其餘太樞、邵陽、斬勘、金鴉等法俱已失傳。

六十七問:有哪家祈禱?

答曰:凡祈禱法中俱有,不專定哪一家也。

六十八問:聞有仲舒禱雨亦成一家否?

答曰:董子以蜥蜴禱雨,諸家法中一也,間或用之,不能稱成一家也。

六十九問:祈雨有哪幾家?

答曰:止有火雷、炎光、五雷三家。其餘祈雨諸家法中換坐功亦可。然祈晴不如火雷、炎光之備也。

七十問:祈雪有幾家?

答曰:祈雪隻有東靈、水輪兩家。

七十一問:祈雨何用諸家法?

答曰:天地氣亢不一,有陽亢、陰亢、魃亢及山澤不通。所以曆代天師立一法各有一法之用。如陽亢用水煙都法也;陰亢用火雷法也;魃亢則用月孛、斬勘諸法也;山澤不通則用第一社零諸法。其寶珠、金烏、火雷之變,艾虎、四溟、邵陽諸家各有所用也。錯用水火如醫家之方藥不對症,何能應也。

七十二問:何謂三十六雷?

答曰:三十六雷有數說,白玉蟾真人論之甚詳。但五雷籙乃大禹王所謂頒行,內載三十六雷與白師尊論之不同,乃玉清洞真、護國判星、搜神鎮星、陽熖炎光以致陽明、陰靈、九陰及召請諸名,共三十六雷也。

七十三問:張天師多少年紀飛升?

答曰:住世一百二十三年。

七十四問:世傳真人掌上生玉印有諸?

答曰:此傳聞之訛也。吾祖天師以符印治邪,其道大行,求者甚眾。每用印,累紙千張,不一而足,非敢言可透千張。

七十五問:俗聞傳七十二代之說何也?

答曰:鄙山巽水流乾水口,歸戊戌為墓庫,有七十二水口故,堪輿家附會其說,此大謬也。吾家正法行之於世,譬如道之在天下,日月之行於天,寧有涯?區區風水之說能限之哉?況鄙宋派風水尚在岷峨,非僅止龍虎山之結聚也。

七十六問:龍虎山果有上天梯否?

答曰:朝天峰其石勢高聳極天,故俗名上天梯。

七十七問:龍虎山可有龍虎否?

答曰:凡深山有虎皆為害民,惟吾鄙山龍虎,觀有現形,而不傷人,若有守護者。然龍者有聖井,龍神變化大小不一,其形或如蚯蚓或如蜥蜴。有禱雨者淨磁甌迎請到壇時,封以符章,覆以錦袱,一旦雷雨傾盆,挾風雲而飛去。

七十八問:聖井龍神隻能致雨尚有他異否?

答曰:聖井禱雨,疏文投入,倘有誤字,字輒而浮水麵。雨足之日布囊盛果品以謝之,龍神即浮前所沉之果品以答之。投銀牌者亦然。

七十九問:老祖天師指甲尚存,有諸?

答曰:相傳老祖天師有指甲藏於巉岩石室之中,然今亦不知其處矣。

八十問:三十代天師如何也飛升?

答曰:三十代天師虛靖公,當時靖康之末,被召入京。行至泗州,無疾而化,即葬於泗州。後有薩守堅自川中而來。寄家書一函並朱履一雙。於嗣天師處乃見虛靖公親筆。及往,啟棺視之,唯有一朱履存焉,乃是屍解而飛升。

八十一問:虛靖天師在日有何神異?

答曰:虛靖五歲不語,語則吟靜於池中,坐在蓮花之上。既襲爵位,則修正不娶。以童真入道,是為仙胎示爾。

八十二問:虛靖不娶何承襲其嗣?

答曰:入京時,印劍授於張時修公。及虛靖祖於泗州屍解飛升,宮府鹹謂印劍所授,法統所在,時修遂嗣爵位。

八十三問:後世還傳有飛升者否?

答曰:老祖天師蒙太上老君授記曰“七正”,言有七代飛升也。

八十四問:今有幾代幾多人?

答曰:族中頗多,然散各處。山中不過百,姻親友一二千人。

八十五問:有出任否?

答曰:外省則有,山中隻有貢庠監生。

八十六問:曆朝所賜有何寶物?

答曰:曆朝所賜頗多,但曆既久,兵革之亂,遞經並已遺失,僅存玉劍一口,玉冠一頂。

八十七問:玉劍玉冠何朝所賜?

答曰:玉冠,嘉靖十六年所賜。玉劍,萬曆二十六年所賜。

八十八問:明朝賜金信乎?

答曰:成化三年賜金鏤印正一嗣教大真人府一顆,甲申病變中遺失。

八十九問:萬法宗壇所供聖像何朝所賜,是何聖像,共有幾尊?

答曰:萬法宗壇所供聖像係嘉靖五年所賜,乃三清四皇四相四聖十二真人,日宮月府,五星四曜,南宸北鬥二十八宿,三十六雷及侍從玉女等一百三十八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