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細看顧采薇麵目,大公主眼神不著痕跡地比對誠王妃,看著母女倆都是一雙杏核大眼,眼尾微微上挑,瓊鼻櫻唇,搭配起來賞心悅目。
誠王妃能得誠王獨寵二十年,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原因就是她容貌豔冠群芳。眼下正是半老風韻之齡,豔色絲毫不減,大公主心想,顧采薇長大了,說不定也像其母一般,會迷得夫婿神魂顛倒。
大公主心思轉了好一陣子,終於說話,她清清嗓子,輕言細語:“幼薇,天天在府裏做什麼呢?沒事的話盡可以來姐姐公主府玩。”
二公主、三公主異口同聲:“幼薇也來我府上玩~”說罷兩人為了同出一語而哈哈笑起。
顧采薇謝過三個堂姐,回應說以後一定常去拜訪。隨後說起平日在府中都忙些什麼,顧采薇很會順著別人的話說,聊到衣衫首飾、胭脂水粉樣樣接得上,她還談起自己搗鼓的一些新鮮吃食,堂姐妹幾人說得無比熱鬧。
二公主這時才想起了正事,正色對誠王妃說:“王妃嬸嬸,看我這記性。二弟本來也想來參加誠王世子婚禮的,可是父皇這個月壓著他和三弟在禦書房日日聽柳祭酒授課。他向父皇告假也未被允許,隻好讓我替他來道聲恭喜了。”她所說的兩個弟弟就是二皇子與三皇子。
三公主對哪個兄弟上位並不關注,反正她跟誰都淡淡的。隻是驚訝之下直覺問道:“二弟和三弟一同學習?二弟都十一了,三弟才八歲,他們進度能一致麼?”
大公主到底支持誰並沒有表現在明麵上,此時出言提醒:“父皇英明,必有考量。咱們作為公主,不必多言。”
誠王妃暗自慶幸大公主提醒得到位,涉及太子之位,多敏感的話題,他們王府是辦喜事的,可不能流出什麼話柄去。
她連忙另起話題,與國公夫人們討論起來大家大族的日常事務,甚至說到了育兒經。大公主、二公主都有了孩子,也能說得上話,他們自然說成了一團。
三公主和顧采薇湊在一起融融細語,無非說些誰家的花園子漂亮,哪裏的糕點味道還可以等等。
不一會兒,下人們一路跑著進來稟告說,新人隊伍到了街口了。誠王妃先向周圍一圈人告辭,去往正殿等候。
其他女眷們整整衣衫,說笑著魚貫而出,前去正殿觀禮。
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到處都是耀眼的紅。鬧哄哄的,人人都是一張笑吟吟的喜慶臉龐。
顧采薇得了長輩允許,站在靠前觀禮的位置,眼睛一錯不錯地看著,身穿正紅喜袍的大哥牽著紅綢,引領蒙著流蘇蓋頭的大嫂,穩穩地,一步一步,走過殿裏兩旁觀禮賓客,走到父王和母妃麵前站定。
司儀高聲喊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兩個青年男女一一照做,眾人先是靜觀,不過看著誠王世子的舉動,漸漸,調笑聲出了來。
大哥處處照應著嫂嫂,輕聲提點行禮位置,甚至不避嫌地上手攙扶。賓客們尤其是男賓善意地起哄,直說“誠王世子真個疼媳婦”、“一對天造地設的璧人”等等。
顧采薇深深沉浸在喜慶氛圍中,備受感動,都說古代男子用情不專、三妻四妾。
但是她的父王和母妃恩愛半生,今日坐在上座,兩人借著寬袍大袖的遮擋,悄悄兩手相牽,飽含欣慰地看著兒子成婚。
大哥之前猴急娶媳婦的模樣還記憶猶新,和今日嗬護百般新婚娘子的樣子仿佛重疊,哥嫂應該也會是柔情蜜意的兩口子。
說不定,這個時代也會遇到自己的良人?顧采薇想起了自己在現代暗戀對象,已經記不清他的眉眼,現在隻後悔自己沒有表白過。所以她的戀愛經曆還是空白一片,現代的二十一年相當於白過了。
禮成後,賓客根據身份不同,被引到偏殿和花廳,一共圍坐了五十多桌。燈籠高高掛起,亮如白晝,光影搖曳。
喜宴開始,各式珍饈佳肴流水一般端上來,下人們川流不息,四處上菜上湯、添酒水。
信郡王為長兄婚宴獻上的戲班子吹拉彈唱,熱熱鬧鬧,很是助興。
誠王世子顧傳自然是眾矢之的,扒拉了兩口菜,還不等咽下肚,便被老國公招手叫去,恭喜幾句便敬酒。他隻得帶著二弟,猶豫了一下又拉上三弟,三人一同到各桌輪換招呼,免不得一杯杯大口喝酒。
誠王笑眯眯地看著一眾年輕公子哥兒們鬧自己的兒子,隻管側身與老國公閑聊。同時盡量不冷落不請自來的大皇子,自己關懷兩句,又讓大皇子吃好喝好玩盡興。
不知道大皇子是不是觸景生情、借酒澆愁,想著自己與新郎同歲卻還沒有定親,早早就醉了,甚至說起來胡話。
誠王趕緊趁大家沒聽清楚這個小夥子念叨什麼的時候,安排人將大皇子送回宮中。隨後第二日誠王進宮謝罪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