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倒是從十歲十一到十六七歲都有,顧采薇大多認識,往往是她赴宴交好的京城閨秀們的哥哥兄弟,很少有人以讀書為樂,來國子監求學不過是鍍個好名頭、好履曆。
她匆匆與幾位老師、認識的若幹名門學生寒暄幾句,彼此都覺得不是一路人。然後在柳祭酒特批下,顧采薇悄悄從存檔庫中借出了前十來屆進士前三甲的策論答卷,約定三日後歸還。
畢竟對於會試要考的策論,顧采薇隻是知道出題目的、大致方向等梗概,要想寫精寫好,研究成功過來人的卷子是最有效的辦法。
這些文章,就是顧采薇心中所謂的他山之石,她要自己先理出個頭緒來,之後便是“可以攻玉”。
昨兒個雖然勞累,不過她所得頗豐、獲益匪淺。進士及第的學子們在考場寫就的文章,很有精彩犀利之處,完全不同於他們後來進入官場那副官蠹品行。顧采薇隨看隨寫心得,記錄了滿滿半本子線裝白紙本的批注,直讓伺候筆墨的識墨和識硯咂舌不已。
現下,聽了識書的話語,顧采薇猶豫了一瞬,今日要抓緊時間,繼續進書房攻讀文章?還是趁著秋光正好、出外曬曬日頭換換精氣神?
她眼角餘光看到正房屏風處還掛著的那個布袋,就是柳庭璋為她做的幹桂花“香囊”。布袋倒是被丫鬟們打理的一塵不染,可惜香氣已經散去,畢竟已經過了好幾年。
丫鬟識硯察言觀色實在厲害,隨著郡主眼光看過去,連忙補充一句:“想必花園裏的桂樹花朵,正宜采摘,做香囊、做吃食都合適。”
這恰和了顧采薇心意,她一時興起,就帶著眾丫鬟去往府內花園桂樹林。
此時十月近尾,歲屬深秋,天氣寒涼,桂樹上茂盛的米黃色花串子,日漸零落飄散,隻留一縷金桂香氣經久不散,縈繞在誠王花園中。
這一片桂花林,是因為幼薇郡主顧采薇喜歡,她的父王、上一任誠王搜羅各地名貴桂樹品種而種下的。
五六年下來,原本就粗壯的移植桂樹,長得越發精神,高立入雲,樹冠相交,枝椏連綿,葉盛花繁,成了一片獨特風景。
顧采薇極為喜愛此處,居家無事時侯,會來林下散步、讀書,沉
醉嗅聞,沾染一身桂香。
今日倒是天氣晴好,秋高意舒,桂花還沒有完全凋落,郡主院中的丫鬟們,人手一隻幹淨精致的挎籃,來林中摘選桂花串,嘰嘰喳喳說著糖醃桂花、桂香甜糕等等做法。
識書、識硯按著郡主吩咐,每人帶領兩個十歲左右的小丫鬟在樹枝、地麵上下找尋完整潔淨的花串。
顧采薇則獨自一人,圖個清靜,信步從林子這頭,走到了那頭的邊角陰影處。
再去聽丫鬟們嬌俏的言語聲,已經是幾近於無。偶爾掠過一隻不知名的鳥,鳴叫聲穿過樹叢阻攔卻減弱不少,如同背景聲音,越發襯得林中寂寂。
顧采薇這才從思考文章、想著家事的紛繁念頭中回過神來,驚覺自己一人走得有些遠了。
聽到鳥鳴聲回神,頭頂陽光被樹冠遮擋得所剩無幾,顧采薇頓時感受到了林中陰冷。
寒風乍起,她想起自己嬌弱的腸胃,生怕受涼鬧肚子,連忙緊了緊身上的碧青色薄錦鬥篷,轉過身去,準備走到丫鬟們那裏與其會和。不料,耳邊卻隱約聽到三哥和四哥邊走近邊說話的聲音。
看來是兩個哥哥結伴回府了。相請不如偶遇,顧采薇欣喜著,已經一隻腳邁了出去,準備與顧值、顧采薊說說母妃心情,卻聽到三哥話語:“這些就不要告訴薇薇了。”
與自己有什麼關聯?哥哥們到底都在忙些什麼?
顧采薇收回步子,莫名咬住了下唇,細嫩手指間還攥著鬥篷邊角,她直覺拉緊衣袍,側身閃躲,靜立林中,依著巨石遮擋身影,想聽一耳朵哥哥們有什麼事情,還要瞞著自己。
林子外麵安置著一處假山石景,因為桂林遮擋的緣故,少見日光,隱蔽幽靜。
經過園林大家設計雕琢的石頭塊壘,有的做成石桌石凳,有的延伸入林如同孔洞,層層疊疊,造型獨特。四哥和自己,小時候沒有少在這裏玩耍躲藏,常常急得下人們找尋不到主子,團團亂轉。
顧值與顧采薊大約是走得累了,就停留於此,兄弟兩人相對而坐,不約而同歎息了一聲。
因為角度原因,顧采薇看不到哥哥們,但是聽得一清二楚。
三哥、四哥讓隨後趕上的小廝們遠遠守著,卻忘記命他們搜尋搜尋周圍有無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