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第91章(2 / 2)

顧采薊講了自己越發得皇伯伯倚重的事情,然而皇伯伯經曆苦心扶持的曹家倒台、三中選一而立的太子離心,身子骨越發差了。與此同時二堂兄顧珩雖然人在京外,卻聲勢大漲,據說被雲州一帶稱為賢王,做出了不少為民的實事,顧采薊恨不得親身追隨。

顧采薇講述得有所不同。她說起二哥信的進展。據稱曾經的大皇子、如今的封王顧瑾在封州肆無忌憚,又是勒索官府,又是欺壓百姓,信藏身市井,專心致誌、伺機而動,搜羅了許多顧瑾的不法鐵證,隻待大白於天下,若嚴格按照當朝律例判罰,廢顧瑾為庶人都是輕的。

信甚至說,他想辦法抓住了為顧瑾四處賣命的下屬甲的把柄,影影綽綽聽這人提及直郡王就頗為心虛,更是耐心追尋,說不定會成為親弟失蹤案的突破口,

顧采薇和信都知道,隻要皇伯伯在世,那麼懲處封王,就是時機未到。“隻待新君。”三年五年,十年八載,他們都等得起。顧采薇目光悠遠,喃喃自語。

她也知道,天璣星君的神魂早歸天庭,說不定已經完全不在意當日凡間顧值身死一事,但是她還在這世裏,還是早逝的直郡王親妹,即使知曉神仙前緣,依然為三哥不平、為三哥叫屈。

礙於不知情的四哥就在一旁,顧采薇轉而在心裏告訴三哥,她和文曲星君正在合力幫助帝星玉衡積蓄力量,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希望有朝一日,新君繼位,主持公道,為三哥報仇。

顧采薊經曆禦林軍裏一番曆練,武藝提升,人也沉穩了,就像人們常說的“男子一朝長大心思開竅”一般,連“三思後行”“話說三分”都身體力行起來。

如今難得敞開心扉,在敬愛的父王和三哥靈前說個不停,顧采薊從正事說到話題跑馬,一時漏了口風,提及他看上了某個姑娘。

一旁的孿生妹妹耳朵極靈,軟語嬌聲問道:“四哥春心動了?是哪家姑娘?”

顧采薊這才發現自己忘形,連妹妹能聽到都忘了,頓時鬧了個大紅臉,支支吾吾地說:“薇薇年紀到了,你該操心你的終生大事了。四哥不急,我還不到十六呢。你小孩子家的,少打聽。”

顧采薇打起精神陪四哥逗貧,回應道:“四哥向我問計的時候,怎麼不說我小孩子家。咱們同日而生,哪裏有一個年紀到了一個還小的差別,你這話裏自相矛盾的很。快老實交代,看上誰了?請父王、三哥祐你討得姑娘歡心啊。”

聽著妹妹甜美柔嫩的一把子好聲音,顧采薊卻牙癢癢的,覺得顧采薇聰明自是聰明,如此牙尖嘴利、懟人從不落下風,哪家婆家能容讓她?

顧采薊轉念一想,隻要珩哥上位稱帝,以他性子自然善待宗室,自己也要守住禦林軍職權好為妹妹撐腰,讓她即使嫁人也如同在誠王府一般自在,那不就行了?

顧采薊不自覺地挺直了腰杆,深感責任重大,暗自在心底立誓,請父王、三哥作證,我已長成八尺男兒,會好好照料家人,孝敬母妃,為妹妹撐腰的!

然後他在顧采薇清淩淩的目光逼視下,終於吐口:“眼下祭掃已經完成,我們回程吧,路上,四哥向你請教請教,如何討姑娘歡心。”

顧采薇自然樂見如此,粲然一笑,點頭應是。

兩人再度拜別親人,向無人回應的墓碑說,待顧采薊親事有著落了,定來向父王、三哥報喜,然後兄妹相攜離去。

顧采薊從始至終忽略了,妹妹一直沒提她自己的親事。這世道,明明女子成婚年齡要早於男子的。

說到顧采薇親事,因為她在國子監裏獨樹一幟,學問穩勝諸生,辯經、寫文樣樣優異,成為師長眼中得意門徒,隻是礙於她宗親身份,不能走傳統的國子監直接推薦參加會試的路子,令大家扼腕。

與此同時,她那些同窗們深覺這等媳婦娶不得,不然豈不是招個女夫子供在家中?

眼下自然再無人提及“要以五公主親事為先”,京城達官貴人們紛紛活絡起來,各式賞花宴、踏雪宴接踵而至,為貴族圈中的青年男女相看提供方便,顧采薇倒是和光同塵,參加了幾場,清豔之名更盛。

可是適齡男子要不就從武從軍,不常在京,誠王太妃舍不得女兒遠嫁,要不就是顧采薇國子監的同學們,他們在家裏撒潑打滾地阻止父母將顧采薇列入準兒媳備選。

一時間,誠王太妃發現,她在為女兒擇婿時,竟然找不到相互有意的人家,勾起當年為二子信選媳不順的往事,怒氣加喪氣,且有秋寒秋風助威,催得她老人家小恙臥床了,連皇上都派人來致以慰問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