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台州天台縣。
城中有個李老爺,平日裏樂善好施,百姓皆稱之為“李善人”。
李老爺祖上曾經是做大官的,李家世代信佛禮佛,廣結善緣。
傳到李茂春這一代,因李茂春為人淳厚,不慕榮利,幹脆辭官歸隱,與夫人一起享受著市井間的平凡日子。
沒料,李老爺做了不少善事,但卻年近半百而無子嗣。
為此,李老爺與夫人特地齋戒三日,來到天台縣國清寺上香、拜佛、許願、求子……
國清寺主持靜空大師領著夫婦二人來到佛堂,雙手合什介紹:“左右兩邊是十八羅漢,降龍伏虎在這邊……
至於求子,就要拜觀音大士……”
說話間,走到觀音神像前虔誠地合什拜禮。
李夫人也上前幾步,雙手合什喃喃許願:“大慈大悲觀世士菩薩,求你保佑我生下麟兒,希望菩薩顯靈……
要不然,過了今年我就四十歲了……”
李茂春衝著夫人道:“我李茂春為官多年,自認為官清廉,問心無愧,子嗣的事你莫強求,命裏有時終須有。”
李夫人不服:“你老說什麼凡事莫強求,那上天為何要讓我們李家絕後呢?”
這時,殿中觀世音大士的神像眼睛竟然動了動……
隨之更詭異的是,放在台龕上的降龍羅漢金像竟然飛了起來,落到李夫人腳邊。
見狀,李夫人一臉訝然,瞟向靜空大師。
“大師,我們想……”
沒等她說完,靜空大師卻抱著降龍羅漢的金像道:“老衲知道,夫人想要兒子嘛?沒問題……”
夫婦二人將信將疑地回去了。
沒想到……
一個月後,李夫人真的懷上了。
這下,可喜的夫婦倆激動不已,又感恩戴德,備上了不少香油、銀兩之類又一次來到國清寺還願。
之後,風平浪靜,李夫人十月懷胎。
就在生產前昔,李家院子裏的柱子上竟然長滿了蘑菇,喜得一眾下人紛紛前去采摘,並恭賀李老爺,說這是天現異象,未出生的少爺將來一定大富大貴。
之後,孩子降生了……起名:李修緣。
也就是之後鼎鼎大名的道濟大師,被百姓們稱之為活佛的濟公。
當然,也正是降龍羅漢的轉世之身。
……
等到李修緣五六歲時,李老爺便開始替兒子尋找名師。
普通百姓的孩子是上不起學的,稍微有點錢的大多是將自家孩子送到私塾去念書。
不過像李家這樣的大戶,皆是聘請先生到家裏來教書,有的甚至還要配書僮陪讀,或是幫著做一點雜活之類。
一聽說李老爺要聘請先生,不少人紛紛湧來爭相應聘。
畢竟李老爺家底殷實、為人和善、出手大方。
應聘的人有私塾老師、有教學經驗豐富的秀才,甚至還有兩個有著舉人的功名。
李老爺夫婦二人經過一番商議,最終選定了一個名叫穀德祥的先生。
此人年約四十,乃是天台縣名名文人,幾年前考取了舉人功名,回鄉後置辦了一些田地,閑時收幾個弟子教教書,日子也算過得悠閑。
穀德祥之所以前來應聘,其實也不單純是為了掙錢,主要還是想通過李老爺的關係認識一些官麵上的人。
李老爺雖然已經辭別歸隱,但畢竟曾是朝廷重臣,而且李家數代為官,人脈甚廣。
因此,穀德祥想著如若能夠借此機會結交一些官員,以後說不定也有機關步入仕途。
按照朝廷選拔官員的途徑來說,尋常人想要做官相當難。
要麼家裏特別有錢,花巨款捐官。要麼就是通過科舉考試考功名。
舉人相對較多,因此做官的機會渺茫,除非有過硬的關係。
其實,李老爺大致也能猜到穀德祥前來應聘的原因。
不過倒也沒有在意,隻要教的好,能讓兒子用功學習,大不了以後幫個忙就是。
沒料,正準備通知穀德祥時,又有一個人前來登門應聘。
此人,正是穿越而來的顧鳴。
“老爺,又有先生來應聘。”
“哦,你出去講一下,就說先生已經找到了,暫時不招聘了。”
“好的老爺。”
下人應了一聲,轉身走了出去。
過了一會,又走了回來:“老爺,那個人說他與其他人不一樣,老爺不妨和他先談上一談看作決定也不晚。”
李老爺不由笑了笑:“讀書人傲氣,個個都感覺自己與眾不同,你就說老爺累了,不想見……”
“老爺……”
這時,李夫人走了過來,勸道:“既然對方都來了,不妨見一見,這樣拒之門外怕有失禮數。”
“好吧,夫人說的有理,那就請他進來。”
“是,老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