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靈珩的承負(1 / 2)

靈珩散人,張蘊珩,第六十七代天師,道教研究會副會長,中原道教學院院長,居然因為貪汙腐敗被調查了。而伴隨他的那些頭銜也被擼了個幹淨。

檢舉他的是他的得意弟子蒲高軒。

證據就是張蘊珩宴請辛一凡花了兩百多萬,喝了一千多瓶酒,而且還出具了購買的**,留有視頻和照片。一頓飯就能花這麼多錢,可想而知平時的生活是有多麼的奢侈,這些就是蒲高軒檢舉的依據。

另一個證據就是中原道教學院和李承染簽訂的那份租賃合同,從文本上來看沒有什麼問題,但是結合到張蘊珩之前如此大手筆的花銷來看,他必定是對辛一凡有所求,加上辛一凡之前是考古出生的,因此蒲高軒汙蔑的證據就是張蘊珩和辛一凡勾結,準備盜掘國家文物,用來私人的揮霍。

這在大多數人看來十分可笑的理由,卻硬生生的被接下了,而且張蘊珩還被隔離了起來。整個上清鎮張家的產業也被查封調查!

張蘊珩一個人坐在一間廂房裏,對於蒲高軒的指控和背叛百思不得其解,這個弟子跟著他有十幾年了,當年蒲高軒到上清觀的時候才三十多歲,生意失敗,老婆和他離婚,正是人身中最失意的時候,那個時候,他還不叫蒲高軒,而叫蒲輝。

蒲輝是滬市人,從小就跟隨母親長大,他不知道他的父親去了哪裏,就連母親也很少提起,隻是告訴他父親在他小時候就死了。從小蒲輝也從來沒有父親的印象,也沒有給父親上過墳什麼的,隻是在母親的一本舊書裏看到一張男人的照片,照片的背後寫有名字:蒲海生。

於是,蒲輝就悄悄的把父親的照片藏了起來,那時的蒲輝還是一個少年,他曾經幻想自己的父親一定是一名無名英雄,去執行什麼秘密任務去了,當他再長大了一些,他不停的向自己的母親打聽父親的事,母親也是三緘其口,怎麼都不說。

後來,蒲輝上了一所三流的大學,畢業後就在一家國企工作,工作了幾年後在同學的鼓動下出來創業,辭去了國企的工作。

一開始蒲輝的外貿公司生意也是紅紅火火,自己也成了個殷實戶,還娶了一個姿色不錯的姑娘,本來他以為日子就這樣會越過越好,好景不長,後來的外貿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他們就謀求轉型,把資金砸入了互聯網行業,做的是互聯網貿易中的P2P,開始就獲得了成功,資金量也越來越大,這時的蒲輝簡直就像一個人生贏家。

有錢人就要有三妻四妾,這時蒲輝當時的想法,他也理所當然的有了情人,一個二十出頭的大學畢業生,年輕貌美。

有人說過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也有人說過,當風停了,最先摔死的就是那些以為會飛的豬。

很不幸,蒲輝就是那頭豬,互聯網並不是誰的都能玩的,當有新的競爭對手出現,而且不停的燒錢搶市場的時候,背後沒有金主的蒲輝和他的合作人倒下了,而且是傾家蕩產,那一年他三十五歲。

年輕貌美的情人沒有跟蒲輝共渡難關,反而卷走了蒲輝留著翻本的幾十萬,跟自己的情人跑了,這是蒲輝用房子抵押貸的款。

蒲輝的妻子知道這件事後,選擇和他離婚,帶走了女兒。

果真是,燒了狗窩,綠了草帽,一地雞毛。

就在這時,蒲輝的母親又被查出肝癌晚期,不久就撒手人寰,彌留之際,母親終於向他吐露了父親的事情,原來蒲輝的父親是一所大學的副教授,在一次出國訪問的時候帶著國家機密滯留國外,再也沒有回來了,那一年蒲輝才兩歲。

他的母親從來都不願意提起他那不堪的父親,就是不想讓蒲輝有心理負擔,能夠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母親去世後,本來就快要奔潰的蒲輝一度想過輕生,毫無目的的流浪,後來到了上清觀,靈珩散人收留了他,並收他為徒,按照正一道的字輩排行,蒲輝是高字輩,靈珩散人希望他能對人生開悟,勇敢前行,問他取了一個軒字。軒字本來指的是開有窗子的車子或屋子。

結果這個輛車現在把靈珩散人撞得人仰馬翻,像是現代版的農夫與蛇的故事。

靈珩散人畢竟修行了幾十年,當然不會認為這是農夫與蛇的故事。玄門講“承負”,這與佛家的因果有關聯而又不盡相同,因果隻是單一的看待一個行為的好壞,判定行為會產生的後果,因和果是一條線,承負是無數的因果線條的集合,就是一個麵。

一個結果絕對不是一個起因造成的,就如同蝴蝶效應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