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淩傾寒惹麻煩了!(1 / 2)

雖然有寒王和公主還有一些朝臣們力保太子妃,然而太子妃堅持,平親王也樂在其中,自然就定了讓太子妃去守靈之事。

除此之外,這件事仿佛給了平親王“點撥”一般,讓平親王在朝堂之中提出,應當讓淩傾寒隨同去守靈三年。

平親王的理由很充分:一則,淩傾寒和太子殿下關係匪淺。太子殿下在京中的時候,最惦記的便是身在邊關的淩傾寒。所以兄弟之誼而言的話,淩傾寒本就該為兄長守靈。

二則,便是君臣之義。

太子為君,而且還是一個明君。淩傾寒為臣,而且還是一個忠臣。

用平親王的話來說,淩傾寒既然願意為了朝中駐守邊關苦寒之地,自然就能為了太子守住靈前一片安寧。

三責,更是為了功臣之名。

這偌大的一個朝中,除了平親王之外,就隻有淩傾寒手中的兵權最多,最是勇猛勝仗了。

所以平親王說,太子的靈前若非有淩傾寒守著,那麼誰都不能放心。

這三條說下來,條條似乎都說中了“要害之處”!

每一條都是淩傾寒不能反抗的理由,若要反抗,似乎就是不忠不義之人了。

然而明眼人都知道,平親王這麼做,隻是因為害怕淩傾寒。

更準確的說,他害怕的是淩傾寒手中的兵權。所以他想用這樣的方式卸掉淩傾寒手中權力,若是有可能的話,他更希望的是將淩傾寒手中的那十萬大軍據為己有。

朝堂之中自然有人幫淩傾寒說話,也有人看穿平親王的心思。

然而更多的人,卻是無動於衷。

他們其中有一部分的朝臣本就是平親王的擁躉,恨不得巴結著平親王,自然平親王說什麼,他們就順從什麼。

還有一些人,是在觀望著的。其實他們或許也並不支持平親王的想法,然而看到如今皇上的膝下凋零,平親王和世子說鼎盛這些年又對朝政上的事情比較輕車熟路遊刃有餘。

為著整個朝中的未來考慮,他們即便是不喜歡平親王,也知道對於儲君而言,其實平親王才是現在最好的不二選擇。

若是換做旁人,隻怕早就妥協了。

然而淩傾寒是什麼人?

這一日陪同永樂去給太子上香歸來的時候,祝星河就聽聞,淩傾寒做了一件事:他出了朝堂,走到宮中外門的時候,便當著平親王的麵兒,斬殺了一個平親王手裏的副將。

起因是因為那副將在朝堂之上順著平親王的話逼迫淩傾寒,要淩傾寒將掌管禦林軍的權力交出來。

那副將本不該出現在朝堂之上,卻借著平親王的勢,對淩傾寒一個堂堂王爺殿下施加壓力。

雖說淩傾寒頂住了朝堂上的壓力,隻要皇上不鬆口,他是絕不會將兵權交給任何一個人的。

但是這件事對淩傾寒來說,也已經是超越了他能忍受的事情。

所以他們一同出了宮門的時候,淩傾寒二話不說,便當著諸多大臣的麵兒直接親手將那副將的頭顱給斬了下來!

聽聞她如此做法之後,還將許多文官都嚇得走不穩了,是被家裏頭的家丁小廝給抬回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