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能有今日,丞相當是首功。”
一席堅錚的話語,劉備更是強撐著身子肯定著。
隨後,他又回望著法正,說著:“而朕若無孝直,便不至於能如此輕易平定蜀中、漢中,這大好基業亦不會如此穩固。”
“功勞亦隻在丞相之下。”
“丞相與朕就如同高祖與子房也,孝直便猶如高祖帝的陳平也!”
最後一席話,劉備仿佛要高吼般,高聲的確立了二人的功績。
更是分別將諸葛亮,法正喻為劉邦的張良、陳平。
“陛下嚴重了。”
話落,諸葛亮不由拱手道:“陛下。您當今之計還應當好好休養身體,不宜在過多說話,再加重病情了。”
一旁法正聽聞亦是點頭附議。
隻不過。
天子劉備卻是揮揮手,示意自己無大礙。
緊隨其後,他更是將一側今年虛歲剛好二十及冠,身著錦服的青年招呼了過來,隨後牽著他手麵向諸葛亮,沉聲道:“阿鬥。為父即將命不久矣,日後無父親再從旁時,你凡事定奪之際皆需斟酌丞相的建議。”
“若丞相不可,你則斷然不可違背,並且日後侍奉丞相當如同侍奉為父這般,特別要將丞相看做親生父親一般對待。”
“阿鬥,為父之言,可否聽清?”
瞧著自家父親嚴肅的神色,劉禪卻依舊露著傻乎乎的麵容:“孩兒不敢辜負父親希望。”
“這……”
“此事是否不太妥當?”
一時,聽聞劉備竟讓阿鬥侍奉自己為父親時,諸葛亮雖然有些心下麵露喜色,但麵上依舊還是感受到了一陣受寵若驚,不由為難道。
“丞相不必推辭。”
“阿鬥尚且還年幼,日後就勞煩丞相替朕好好教導了。”
“孝直也希望您能似輔助朕這般,真誠待阿鬥。”
“臣等謹遵聖諭!”
一時,諸葛亮,法正一致拱手說著。
隨即,劉備又不由看向了從旁年紀尚且幼小的魯王劉永、梁王劉理,他忽然不由想到了什麼頓時沉聲道:“阿鬥。你務必要聽為父的話,日後不管如何都不要手足殘殺兄弟兄妹,你是否能做到?”
“孩兒定以父親之旨意馬首是瞻。”
隨後,劉備屏退法正後,更是單獨與諸葛亮道:“孔明。此事連孝直都不曾知曉,但為了大漢江山的延續,朕決議,孔明你有臨機決斷之權,若世子可輔則輔,若不可輔,君可直取之!”
“啊?”
這一語剛落,諸葛亮便渾身打了個機靈,他沒想到,劉備竟然如此器重於他,賦予了他如此便宜行事的權利。
下一秒,諸葛亮頓時感動得痛哭流涕:“臣定當竭盡全力,舟車勞頓,安心輔助世子成大業,北伐中原已匡君輔國,興複大漢江山。”
一時間,隨著君臣二人間的坦誠布公下,諸葛亮饒是定力過人,也不由大受感動。
隨後,劉備沉吟片刻,不由道:“孔明。你近年來與那馬幼常關係密切,亦師亦友是否如此?”
“陛下聖明!”
恭維一番,諸葛亮隨即解釋著:“幼常與亮見解一致,故而亦師亦友。”
“但馬謖此人卻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孔明切記切記也!”
一時,劉備直言道。
諸葛亮雖麵露不解,但開始應承了下來。
繼諸葛亮後,他又一一與李嚴,趙雲等諸臣相繼托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