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章 南征交趾(1 / 2)

漢章武二年(225),七月。

漢天子劉備於永安宮征召朝中重臣聚集,並依次對諸臣托孤,以交付後事。

隨後,更是親命關羽、張飛,諸葛亮,法正四人為輔政大臣,侍君左右。

托孤事了。

七月中旬。

開創大漢基業,嘔心瀝血奮鬥了數十載卻依然百折不撓,終成大業的漢帝劉備於永安宮病逝,享年六十五餘歲。

下旬,於諸臣的聯名上書下,世子劉禪在漢水已北的沔陽大設高台登基為帝,承繼漢室,引為正統,並追溢先帝為漢昭烈帝,廟號烈祖,葬於惠陵。

隨後,又以大將軍關羽為司徒,張飛為司空,入主朝堂。

又分別以諸葛亮、法正錄尚書事,總攬國家大局政事。

一番權利交割下,劉禪繼位基本上實行了維穩措施,保持了先帝劉備為其打下的班底,讓老資曆關羽、張飛坐鎮朝中震懾宵小,以防不測。

另一方麵,又將國家大權中樞運轉充分交給了諸葛亮,法正等大臣。

登基儀式一宣告結束,劉備轟轟烈烈的下葬儀式便如期開始,下葬的途中,各方民眾、百姓無不手捧祭奠之花,麵露悲痛之色,跪倒於道路兩側,泣聲大作,仿佛方圓十裏間都有所耳聞般!

諸百姓皆自發恭送著劉備的離逝。

自從劉備平定巴蜀之地後,他於民間的民望也是與日倍增著,現他忽然離世,蜀中百姓自然也是悲痛萬分。

而隨著劉備已喪的這則消息傳遍天下諸郡後,也引起了各方勢力的注意以及不同的舉動。

天下局勢因此大變,而陷入撲朔迷離的狀態。

……

與此同時。

荊襄之地。

江陵府衙。

隨著大將軍關羽奔赴永安宮,自然一應事務都由關平統籌,此刻關平也是身執勁裝,大刀闊斧的正襟危坐於主位上的席上。

他麵色嚴肅,雙目掃射諸人,遂徐徐說著:“諸位。距離上次北伐一役告一段落以後,我軍便進入了沉寂期,這兩載來鮮有戰事發生,已經發展暗暗積蓄實力數載,本將決議,準備提一軍沿洞庭湖、羅縣徑直南下,跨越桂陽南征交趾士燮。”

“征士燮?”

一語而落,堂下跪坐著的諸人皆不由神色異動,有些驚訝。

過不久,傅肜出言道:“少將軍,怎麼決定要先征伐交州士燮了?”

“據刺探的探子回報,自我軍放棄江夏已北的南新、雲杜等地後,現魏吳雙方為了爭奪此地已經是陳兵於長江鏖戰兩年之久,據消息稱,雙方都無力再戰了。”

“我軍此刻應當立即稟明陛下,當再度誓師北伐才是,交州何地也?不過乃地廣人稀,境內還大都處於未開荒,大都還是原始森林爾,我軍取之無意呢。”

一席話落,傅肜緩緩表明了他的看法。

他的意思也很明確,就是交州不過貧瘠之地,己方絲毫沒有必要花費大代價前往征討,縱然奪下也不過得不償失,真有此心思,不如再度策劃二次北伐方才是正理。

傅肜話語落下,其旁又一身材魁梧、壯碩的將領馮習也是附和著:“傅將軍言之有理!那士燮胸無大誌,隻願緊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壓根沒有對外擴張的心思,自然也不會對我荊襄之地起到絲毫的威脅。”

“既然如此,我軍大可再度組織北伐,隻待收複中原數州,覆滅偽魏之際,我軍攜著赫赫聲威,交州豈不是能傳檄而定?”

“如此豈不好過如今我軍費力征討?”

“二位將軍所言甚是!”

一時間,隨著傅肜、馮習話畢,府中絕大部分臣屬都一致附議二人的決策,反對南征。

隻不過。

上首跪坐著的關平見狀,麵色卻依舊平靜不已,他針對於此點還是早有預料。

畢竟,對於諸人來說,現下的交州嶺南之地印象裏就是地廣人稀的貧瘠、蠻荒之地,是根本不值得花費軍力、耗費錢糧,以大代價前去征伐的。

可他們又哪裏能知曉嶺南的未來價值?

關平其實心底已經有一個宏偉的藍圖正在慢慢成型著。

而他決議南征交州,剪除士家於嶺南的影響力便是一個契機。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

據潛入交州的暗衛暗中回報,他們已經在交趾、九真等郡有所收獲,此數郡間已經在大規模種植了一種能夠一季兩熟高產的稻穀,並畫了圖帶回交付給關平。

而關平細細看過圖以後,結合後世在網上所看過的相關內容,他很肯定,此就是於兩宋間傳入江南水鄉的占城稻。

他不知曉為何士家在三國時代便發現了這等高產的稻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