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既然已經有所發現,那他自然不會無動於衷!
自從關平於中原以南解放了萬餘戶的隱戶遷徙南下安頓於荊南四郡負責開荒後,這兩年來境內亦是開墾出了許許多多的良田。
關平想的很清楚,若能夠出兵奪取交州,於南四郡普及占城稻的種植,那想必“湖廣熟,天下足”的時間將會提前不知多少個世紀。
但此事顯然不能放到台麵上來說。
實話實話,自己大費周章興師討伐,不是為一州之地,而隻是為穀種,在座諸人誰能接受?
不僅如此。
攻略交州,他亦有更深的打算。
沉吟了好半響,關平徐徐道:“諸位。我軍現已經穩定荊襄數載,境內民眾皆安居樂業,家境殷實,民生相比曾經好上不止數倍。”
“而我府庫錢糧亦是堆積如山,足以支撐數年的戰爭開支用度。”
說完這些,但關平卻又話音一轉,側目道:“但諸位想過沒有,交州嶺南之地地大物博,幾乎橫跨荊南後方與四郡接壤,若此地不取,縱然士燮胸無大誌,但我軍依舊得遣軍固守邊境時刻防範,如此,我軍用於北伐的軍力便會縮減,而導致攻伐曹魏無法盡全功。”
“若能盡取嶺南之地,則我後方之憂可頃刻間化解,我軍的軍力也能大大增強用於北伐。”
一席話語,關平錚錚的說道。
他其實還有一番話未說,就是奪取嶺南以後,己方東征的戰略路線又多了其餘選擇。
但目前漢吳還處於盟好,此話不能大議會上拉出來討論,畢竟傳到江東可能就要當場翻臉了。
現魏強己若,能讓孫權牽製魏國部分實力,還是喜聞樂見的!
但這番話顯然不能說服再場諸眾。
思索片刻,升任南郡太守的白眉馬良眉頭挑了挑,遂拱手道:“少將軍。依良看,不如等待君侯從永安宮帶回陛下最新詔令以後,再行相商吧?”
“不。”
“季常兄也是飽讀兵法之人,想必也知曉兵貴神速的道理,若今日議會以後我軍按兵不動,等待父帥從千裏漢中趕赴回歸,那一旦消息泄露讓士燮老賊有了防備,他勢必會立即調遣各軍據守各處險要。”
“嶺南地勢本就極其複雜,又兼原始森林諸多,境內多毒蟲野獸,一旦戰事曠日持久,那我軍討伐嶺南將會付出極其沉重的代價。”
“此乃本將不願所見也!”
一席話落。
關平終究是委婉拒絕了馬良的方案。
隨即,他不由側首望著其旁的幕僚劉逢詢問著:“不知先生覺得如何?”
“少將軍南征逢覺得並無不妥。”
聞言,劉逢稍作思索,遂拱手道:“隻是逢以為,無論是北伐還是南征,我軍都得提防一下下遊的孫氏。”
“數載之前的前車之鑒可不得不防也!”
這席話出落,諸眾皆不由倒吸一口涼氣,什麼情況,現漢吳還處於盟好,孫氏又會選擇背盟嘛?
聽罷,傅肜吞了吞口水,唏噓著:“先生。不至於吧,現孫吳與我軍盟約再身,關鍵是孫權還就南新、雲杜之地鏖戰兩載,以雙方的仇恨恐怕不是那麼能夠輕易化解的吧?”
“縱然孫權心有襲我荊襄的心思卻也力不足吧?”
“這可不見得。”
雖然計策被質疑,但劉逢卻還是麵色平靜,端著茶泯了泯道。
諸人不解。
一旁馬良卻若有所思,好似從中明悟了什麼,而他也未點破,靜靜等待著關平的應對。
隻不過。
他卻未料到關平竟然如此的鬆懈,揮揮手道:“先生勿憂!本將心裏有數,斷不至此。”
“諸位將軍,本將已經決議,三日以後,本將將親率將士南征,易欲解決嶺南之威。”
雖然諸人還是有所遲疑,但既然諸將都已決定,他們也隻得表示服從了。
“喏。”
諸將一致拱手接令著。
待諸人一一告退以後,關平才站起身眺望遠方,麵上流露出絲絲的思索之色。
他其實執意南征取嶺南,最關鍵的原因也不全是奪占城稻的穀種。
他是為了滅吳再謀劃!
為了大局著想。
別看現在魏吳鏖戰日久,若己方一旦北伐取得不俗的功績,那孫權必不願也,勢必會再度引軍襲擊荊襄後方。
無他。
隻因己方占據了荊襄全境,此與江東是有著根本性利益,矛盾雖可暫時壓製,但卻是無法調和。
所以關平已經決定下來,滅魏得先滅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