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間這兩載來所積攢的矛盾,又談何容易?”
張虎徐徐分析著目前局勢,他覺得劉曄聯盟吳軍一事有些自作多情,異想天開了。
那孫權又豈會再度聯盟己方?
“虎兄言之有理,質附議!”
話落,又一位與之年紀相仿的青年出言拱手附和著。
此將正是徐晃之子。
張虎,徐質都持著相同的意見。
緊隨二人其後,大部分朝臣卻也紛紛各抒己見,不太看好劉曄的聯吳策略。
畢竟,雙方這兩載來所爆發的戰事,積攢的仇恨實在是太深了……
瞧著諸臣都不看好此策時,明堂上正襟危坐的天子曹丕也是神色微動,直直盯凝著劉曄,沉聲道:“子揚,諸位大臣大都不太看好朕能與吳軍聯盟,可否說說你的想法?”
一言落罷!
劉曄環顧周遭,麵上卻依舊掛著淡淡的平靜之色,仿佛諸臣的質疑皆不存在一般,沉吟半響才麵露笑意,緩緩道:“陛下,諸位同僚,聯吳擊蜀,此乃孫權夢寐以求之事,他又有何理由拒絕乎?”
“孫權一直對荊襄有覬覦之心,而荊州各郡又地處長江上遊,若不取之,則江東之地將隨時麵臨著荊州方麵的俯衝攻勢,亦將麵臨著極大的威脅。”
“數載前孫氏聯合我軍遣大將呂蒙白衣渡江襲取荊襄失敗,反是丟失了於江南之地的重鎮陸口、巴丘,心裏定然是時刻藏著複仇之欲火,隻因我大魏軍力強盛,才迫使蜀吳雙方再度無奈聯合一起。”
“但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現漢帝劉備忽然亡故,正是蜀中朝野不穩,混亂之際,正是孫權再度取荊州的時機,若有我軍的相助,吳軍攻略荊襄豈不是更有把握?”
“如此美事,孫權豈會拒絕?”
一席暢談之語,劉曄直言不諱的分析著。
隨後劉曄沉吟片刻,又高聲道:“陛下。為了促成此事的成功性,曄以為,若孫權答應聯盟,陛下則可敕封其為吳王。”
“封王?”
“那孫權何德何能,能受封王侯之位?”
一時間,不僅曹丕不解,諸臣更是大肆嗤之以鼻。
聯盟可以,敕封王爵孫權有何資格?
此言一落,瞧著曹丕麵色變幻,有些陰冷不太樂意,劉曄思慮片刻卻也笑著道:“其實陛下大可不必為此事耿耿於懷,對於敕封王爵府言,陛下不過是小事一樁,做一順水推舟的人情罷了!”
“但對於孫權卻有著非凡的意義。”
“哦?此話怎說?”
聞言,曹丕來了絲絲興趣,不由詢問著。
“陛下。那孫權不似大耳賊劉備有漢室皇族後裔的身份,他若稱王稱帝便諸如曾經的袁術一般乃是自立,名不正則言不順,那麼對於他統禦整個江東來說便極為不利,但若陛下順水推舟敕封其為大魏吳王且加九錫,則可瞬間解決他的難題所在。”
“他又豈會不為陛下擊荊州乎?”
“縱然陛下不願敕封吳王,卻也並無任何意義,因為孫權照樣是割據一方,那麼陛下何不以虛名換取其再對荊州軍的攻勢呢?”
話落,諸臣稍稍有了些許理解,天子曹丕也是連連點頭讚許,顯然是傾向了聯吳的決策,但為了穩妥起見,他又不由看向另一旁征求著意見:“仲達,劉侍中之策,汝可有異議?”
“啟稟陛下。”
聽罷,司馬懿當即拱手行禮,遂道:“臣附議!”
“據近日來南返的刺探的情報顯示,自劉備亡故新君繼位以後,似關羽、張飛這等戰功赫赫,威望十足便都留守了成都,坐鎮朝堂,那荊襄諸事都一力由關平所裁決。”
“此人用兵一向千變萬化,令人防不勝防,我軍當聯合吳軍一力絞殺關平。”
司馬懿亦是如是說著。
隨後,曹丕又陸續谘詢賈逵、田豫等臣的建議,卻也得到了類似的回複。
這也讓曹丕頓時有了決斷,立即著使前往江東會麵孫權商洽聯盟一事。
……
十餘日後。
孫權再度與魏國聯盟,天子曹丕也信守諾言,親自著蔣濟為使攜符節、九錫趕赴江東,敕封孫權為大魏吳王,並以吳中數郡為其封地。
事後。
魏吳從東到西共計五路大軍伐蜀,合三十萬眾,對外號稱五十餘萬朝蜀漢的漢中,隴右,襄樊,荊南四郡發動了猛攻。
天下格局也因此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