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軍分遣四路大軍欲趁漢軍東征江東拖住主力之際,趁此良機席卷吳地諸郡。
其間,以張遼部率眾三千甲士,騎士800從江都乘船渡江,直取吳都建業。
合肥新城方麵,滿寵遣汝南之眾軍民五千餘人由逍遙津渡過濡須塢進取蕪湖、春穀等城。
另一麵,由大司馬曹休率淮南萬餘精銳沿巢湖南下濡須口意圖與從江夏率兵渡長江的文聘所部會師彭澤湖,以席卷江東以西的豫章、廬陵等郡縣。
但魏軍上下卻萬萬未料到,吳地忽遭逢變故以後,孫權竟然如此果斷的遣使請和荊州軍且讓出了重鎮夏口,率眾疾馳增援江東之地。
而更難以預料的是,關平竟然沒有選擇乘勝追擊一舉殲滅吳軍主力,反而是徑直北上趁江夏已北之地空虛之際將其攻占,並派遣西涼騎士繼續劫掠襲擾淮南腹地,擾亂魏軍後方。
濡須口。
這是位於江北的一處渡口,其後便是巢湖所在,乃控衛江北的重要渡口,也是長期以來吳軍與魏軍相互來回爭奪之地。
而此刻卻由於吳人的西進卻被魏軍輕易占領,大司馬曹休因此而屯兵於此,作為渡江的前哨。
“孫權以重鎮夏口請和關平,換取荊州軍不趁其回撤時乘勝追擊?”
“關平趁機調轉矛頭侵襲江夏,奪取了江夏郡,遣騎士北上襲擾淮南?”
這一刻,曹休居於營寨之內,正襟危坐地查閱著一封封由哨騎回稟的軍報,不由露出了異樣的神色,頗有些意料不到的神情浮現。
他們失算了!
關平竟然在孫權請和並收到己方南渡長江之際如此果斷的率眾北征江夏、淮南之地。
致使己方目前反而陷入到了困境當中。
魏軍斥候回報:“啟稟大司馬。據小人們所刺探到,現孫吳主力已經回撤至丹陽郡內的涇縣。”
待軍情聽聞,曹休立即間便陷入了沉思抉擇當中,這一次南渡長江之役是否應該持續下去?
因為隨著戰局的發展,這已經與他們戰前所規劃的初衷不符。
原本是魏軍是決議趁漢、吳交鋒,以避其吳軍主力,兵不血刃奪取江東諸郡,但現在隨著孫權率主力親自回援,若戰事繼續戰下去,反而是讓荊州軍掌握了主動權,那縱然奪取了吳地也是得不償失!
但就此讓他放棄此次戰果,確實也實屬惋惜。
沉吟了好半響,曹休麵色忽是鄭重起來,沉聲道:“全軍各部一力渡江,以春穀為依托阻止吳軍東進回援建業。”
雖然由於孫權的回援,導致戰機已失,但目前張遼部從江都進發,現已經直逼丹陽腹地,曹休思路也極其清晰,自己無法再攻城略地,何不給張遼創造橫掃江東以東的吳郡,丹陽呢?
春穀城下。
隨著魏軍駐守,吳主孫權率眾趕赴於此,便揮師猛攻,意圖破防。
隻是,魏軍防禦堅如磐石,吳人雖日夜不停地猛攻,但除了折戟城下拋下一具具屍首白骨以外,絲毫未能攻破城防。
這日,陸遜求見:“吳王。魏人緊守春穀,想來是在拖延時間好為從江都進發的張遼部創造攻奪建業的機會,我軍一時難以攻克,為了大局考慮,遜建議吳王您親率水師橫渡長江擊潰魏軍攔截回到建業以主持大局。”
“至於此處戰局,則由遜統領與魏人抗衡。”
連續數日的攻城未果,陸遜勸說著。
此言落罷。
孫權鄭重深思一番,不由應了下來,目前為止的確也沒有太好的方案,陸遜之策或許是起死回生之策,但可一試。
次日清晨,吳主孫權便領水師從春穀側翼的長江江麵上直突魏軍攔截,魏軍在水上交戰又豈是……吳人之敵手,曹休雖想增援卻反而被陸遜拖延住,短短時間,吳人水師突破攔截,徑直順江直下而去!
戰局再度發生變化。
……
另一麵。
隨著張遼部對建業突襲形成威脅之勢頓時令建業方麵壓力倍增,這反而是給了荊州軍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