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將費詩抓緊機會打造攻城器械猛攻山陰,而龔沅也組織起山越諸部,以龐大的兵力壓向吳郡境內。
江東如今是腹背受敵,孫桓防守建業已是過猶不及,又那還有餘力在意吳郡呢?
短短時間,山陰由於有諸豪強的相助下並未攻破,但吳郡卻已經逐步易主。
荊州軍已經緩緩在江東之地立足。
大變局下,孫桓隻得逐步放棄收縮防線,將軍力大部屯於石頭城以及側翼的鍾山,以防備來襲的張遼所部。
江乘,乃是長江南岸的一處重要渡口,與江北的江都隔江而望,由於獨特的地利優勢平日裏也是南北來往商人的中轉站之一,也正因為如此而帶動了此地的經濟極為繁榮。
當地民眾沿江打魚,然後與走南闖北的商戶合作將大魚販賣北方,如此經濟利益的驅使下,也導致百姓大都家境殷實,過得不錯。
但此時卻是有些蕭條下來,隨著張遼率部渡江以後便強勢占據此處為軍事據點驅逐了其餘閑雜人等,更是不準商人靠近。
“啟稟將軍。小人們已經探查清楚,山越諸部的叛亂背後是由荊州軍所籌劃,現已趁吳人無暇顧及之際步步蠶食了吳郡腹地,而孫氏宗室將領孫桓亦是收縮防線,全力固守於建業的屏障石頭城以及鍾山險要,為抵擋我軍的入侵。”
張遼南渡屯於江乘數日,便大肆派遣了一隊隊斥候前去來往打探消息,近日來刺探陸續前來回報。
待漸漸明白現在的局勢,張遼沉思了一番,忽是鄭重地做下了決定,下令道:“全軍聽本將令,以騎士開道,疾馳奔赴京口,進占於此。”
“喏。”
號令傳達,諸將並未有遲疑,立即各自前去傳令。
須臾間,各部便徑直朝著京口攻去。
他們跟隨張遼征戰多年,大大小小履立戰功,也勝利無數,故此對於張遼之令都並未有任何質疑之色。
這便是將領於軍間的威望,令眾人無條件聽從。
而對於攻取京口,張遼自然也是有考量的。
首先當然是由於吳人固守丹陽腹地,僅憑己方的軍力短時間內定是難以攻克的,與其強攻師老城下不如先取了重地京口。
京口亦是位於建業側翼,靠近長江岸邊的城池,占據京口便可連接南北兩岸,縱然此次魏軍無法奪取江東諸郡,但也相當於在吳地插下了一顆釘子,未來也可憑借此來爭奪江東諸郡。
這是張遼的退一步規劃,若能奪諸郡,自然是最好的,不能奪取那己方也有了進一步的回旋之地。
魏軍連日疾馳下,自然趁吳人未反應過來之際,輕易攻克了空虛的京口城。
……
另一麵,就在孫權率水師突破曹休大部的防禦緊急的趕赴建業時,已經於彭澤湖破文聘占據皖口的荊州軍主力也在關平的領導下逐步推進戰線。
如龍似虎,連破連捷的荊州軍此刻士氣無疑達到了頂峰時期。
又由於駐軍長沙的黃權所部大肆征召青壯入伍,隨即組織起萬餘眾沿湘水東進豫章、廬陵等郡與關平所部的主力會師。
一連之間,豫章、廬陵等郡頃刻間易主。
荊州軍已是占據了江東諸郡大半領土,南北對峙之勢已經是不可避免!
而對於此時的孫權來說,局勢無異於雪上加霜,隨著魏、漢的連連蠶食下,對於江東諸郡的領土控製力已是越來越少。
自孫權入建業以後,他能所掌控的領地也就隻限於了以建業、涇縣,丹徒為主的丹陽半部以及會籍為主的山陰以及沿海偏遠郡縣。
其餘數郡大部分已是被荊州軍收入囊中。
現如今來說,孫氏政權已經是名存實亡,縱然孫權還擁有數萬主力,但也隻是苟延殘喘罷了,不足一提!
天下格局大變,正式進入了魏、漢二分天下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