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建興二年(226)春,又魏黃初三年,天下格局隨著孫氏的衰敗而逐漸進入到了南北對峙,天下二分的態勢。
待開春積雪交融,草長鶯飛之際,由於漢江上下冰層消融,魏軍再想憑借鐵騎踏兵過江的想法便化為了泡影,主導荊北防線的鄧艾也終是可鬆了一口氣。
隨後,他安排好襄陽、上庸的防務以後,便調令趙忠遣一軍沿江東進江夏前去相助正寇虐江淮之地的龐德所部。
而隨著當年關平於汝南、比水等地傳播的民望所在,各郡縣民眾更是紛紛自發組織起義,以攻破府衙以響應的荊州軍的攻勢。
而另一麵,已經進據吳郡、會籍郡南部,以及豫章、廬陵,臨海等郡的荊州軍也在關平的一聲令下全麵向建業發動了總攻。
由於江淮麵臨的危機,迫使魏帝曹丕不得不放棄趁機攻略江東諸郡的戰略計劃,隻得詔令命曹休、滿寵,張遼等將徐徐向江北後撤,固守各處港口,以平定江淮禍患。
隨著魏軍的撤離,關平與黃權合軍以後,大軍已經是擴至五萬餘眾,隨後關平令黃權巡撫各地,以安撫後方人心,而他則親自親統大軍,對外號稱二十餘萬軍眾水陸並進順江直下直取建業,以徹底覆滅孫氏在吳地的統治。
出兵的同時,一封封由荊州軍中抄寫的檄文遍布江東大地上,那嚴詞鑿鑿的內容令吳人上下進皆膽戰心驚,紛紛喪膽。
荊州軍順江直入涇縣,遂之兵圍城池,斷絕陸遜所部與建業的外界一切聯係。
然後,關平再行遣廖化、馮習等將繼續領軍東進兵臨石頭城,隨後龔沅又組織山越各部精銳從吳郡方向碾壓而來。
荊州軍數十餘萬眾浩浩蕩蕩地圍獵建業,聲勢異常的浩大。
建業城內。
尚未搭建完成的吳王府內,此刻已是沒有了往日的輝煌,顯得是那麼的破敗、落寞。
而往日人來人往、熱鬧非凡的建業城,大街小巷到處皆是商販在集市上吆喝著販賣貨物之聲已經消失不見,隨之換來的卻是死氣沉沉,整座城內都寂靜無聲,好似毫無生氣般!
隨著漢軍對外號稱數十萬之眾大軍壓境,所產生的威勢是何其強烈?
百姓、豪強畏懼而大都緊閉城門,生怕走動於城間而遭受戰火波及,而來往商販也自然為了避戰再不敢販賣貨物南下,這也讓建業蕭條了下來。
吳王府內。
此刻吳王孫權居於大殿上一籌莫展的查閱著一封封從江東各郡縣間送來的軍報,其間無不是漢軍如何如何英勇,或者人多勢眾,每至一地,當地郡縣便毫無抵抗,直接大開城門以迎王師。
短短時日,江東幾乎全境失陷,唯有建業、涇縣,山陰等膏腴之地尚且還在手裏。
此等情況下明眼人都已經能看出來,孫氏統治江東之地,逐鹿天下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憑借一個郡不到的領地以及被分割的數萬兵力,孫權還能絕地翻盤大敗荊州軍?
若真有這種奇跡,那戰局也不至於發展到如此了。
荊州軍各方圍攏而至,憑借著各部軍心士氣正值巔峰之際,軍容齊整下更是連破鍾山、春穀等外圍防線,進圍石頭城直逼建業城下。
眼見著荊州軍攻勢竟是如此猛烈,城中諸官吏已是焦慮不安,再也沒有了往日的沉靜,一連數日,自逼近建業城下以後,荊州軍反而是一改往日連續作戰風格,反而是開始采取深溝高壘的戰術,對建業進行圍困戰術。
並且還連日對城內高聲宣揚孫氏統治的殘暴性,若諸人執意效忠於孫氏,待城破之日便一律以叛國罪抄家滅族,斬盡殺絕,雞犬不留。
這一指令下達實施不過兩三日時間,城內的恐慌情緒便頓時間蔓延開來,諸官吏紛紛懼怕不已,因為他們大多數是出自江東本地的豪族,而恰巧關平是出了名的對待豪強心狠手辣之人。
他們絲毫不敢想象,若自己真的相助孫氏到最後,城破以後會被如何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