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停頓了半響,諸葛亮笑道:“趁機一鼓作氣順江直下滅掉東吳,全據江南之地與偽魏平分天下,確也著實出乎意料之外!”
這一席話落,府中也陡然間沸騰了般,眾相府屬官都一致針對此事激烈討論著。
他們都知曉關平經常創造奇跡,但他們卻遠遠意料不到,在魏吳數十萬部眾合力來犯的情況下,關平是如何能夠反敗為勝且滅掉江東之地的。
“是啊,據軍報顯示,魏軍與吳國此戰幾乎是傾巢出動呀,以關將軍此次所傳下的戰績,恐怕縱然是古之兵仙在世,也斷然難敵也!”
細細瞧著軍報,年紀尚輕的蔣琬一麵露出難以置信的神色,一麵又笑著說道。
待諸人討論良久,一側的參軍馬謖才不由起身拱手鄭重道:“諸位。關將軍一舉滅掉東吳,為我軍未來北伐鞏固了後方安危而不用再擔憂吳人的忽然背盟,此確乃可喜可賀之事……”
隻是,他卻話鋒一轉,直直道:“但我軍忽然納入江東數郡的領土範圍,短時間是無力完全鞏固的,且中下遊長江防線又與魏國所接壤,而淮河一線又盡在魏軍的掌握中,千裏的長江防線分布的渡口眾多,我軍又當如何布置防禦呢?”
“不然,若無法鞏固好戰果,日後江東之地勢必會無休止的遭受到魏軍侵襲,那時局麵將會越發難以平衡。”
馬謖一言,確是當下難題。
這同樣也是收複江東數郡後,關平所麵臨思索的問題。
言罷,諸葛亮雙目仿佛充滿著慈祥般看向馬謖,隨即麵向眾人,沉聲道:“幼常此言甚是,起初本相已對此天下局勢有針對性的戰略計劃,那便是在防守住此次魏吳的聯合進攻以後,以跨有荊、益,保其岩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東禦孫權,內修政理。”
“待時機已至,以荊襄出偏師佯攻宛、洛以吸引魏軍大部前往抵禦,輔以主力防範東吳,而本相則親統蜀中精銳北往漢中,出秦嶺攜涼州之地東向關中,與魏軍決戰畢其功於一役,勝者進據關中。”
說著這些,諸葛亮卻也麵露著一絲苦笑,說道:“但天下局勢卻也變化如此之快,本相之前的戰略所針對的是三足鼎立而慮,卻並不適用於現今的南北對峙,平分天下也!”
“不知諸君可有構想?”
對於目前己方的防守線越發之寬,諸葛亮眼光、思維何其敏銳,輕易間便推到了之前的戰略規劃。
話落,重臣尚書令法正麵露嚴肅之色,沉聲道:“正以為,既是南北對峙,那麼我軍的戰略重心便可做出更改,將荊襄之地集結偏師於荊北防線以威脅宛、洛,讓魏國國都永遠處於威脅當中,從而致使魏國上下投鼠忌器。”
“其後,我軍便可潛心休養發展,然後遣軍爭奪江北皖口、濡須塢等戰略港口,以守代攻而迫使魏軍在我軍進入全麵休養生息時無法侵襲江東之地。”
“待時機已至,甲兵以足,我軍便可三路齊出,以荊襄之眾為偏師牽製魏國大部實力,隨後以蜀中精銳與揚州主力為北伐主要大軍,共進中原,分別大舉進攻關中、淮南之地。”
“關中自先秦以來便有天府之國之美譽,淮泗之地亦是自古乃產精兵之地,隻要我軍未來北伐二地取其一,那對於魏國皆是極其慘重的打擊。”
一席話語落罷。
法正的一番話頓時給了在場諸屬官啟發,緊隨著蔣琬也是才思敏捷,獻策道:“法尚書此言甚是,以此次我軍所取得的大捷,琬想屯兵於秦嶺已北的魏軍恐怕不日就將全線撤走。”
“那我軍接下來便可集中精力對付南部叛亂的蠻夷,待南部平定便可全麵采取守勢,閉關息民的策略,潛心發展。”
一席席的建議湧入丞相諸葛亮腦海裏,也頓時間令他感觸頗深,對於思慮如何才能針對南北對峙設計新的戰略規劃又有了新的思路。
一席商議,次日清晨朝會期間,丞相諸葛亮聯名上書於天子劉禪請戰著:“陛下。現據邊境戰報顯示,自南中大將軍關平臨危受命討伐魏吳大破之並乘勝平定吳地後,現屯兵於邊境的魏國各路大軍都畏懼我軍聲勢而徐徐退卻。”
“我軍已經是時候對南部叛亂的叛賊予以打擊了,故此臣請戰,願遣精銳深入不毛之地平叛。”
“丞相要親自南征?”
“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