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後事(1 / 2)

漢建興二年(226)夏四月。

自南中大將軍關平率眾平定江東之地,漢得以全據江南之地後,漢軍上下頓時凝聚力倍增,軍旅間軍心士氣更是進入到空前鼎盛的時期。

天子劉禪為表功勳,敕封此役最大功臣關平為大將軍,持假節鉞總督荊、揚而州諸軍政,賜南侯(為郡侯之意),以益陽、新陽,湘鄉,連道四縣組建為衡陽郡為其食邑,世襲罔替。

一席詔令而下,諸朝臣透過那一紙加蓋“自刻”玉璽的詔書,都不由感受到了其中的分量,私下都不由紛紛感歎著:“陛下對關將軍實在是太過濃厚了。”

大將軍乃天下最高武職之權,且享有自己的幕府,可自費征召屬官入府為幕僚參謀軍事,再加上享有臨機決斷、先斬後奏之權的假節鉞,此刻的關平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不僅僅如此,自先帝劉備建漢以來,第一任大將軍是關羽擔任,現關平成功子承父職,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當今天子已經相信了關平擁有北伐興漢的能力,更體現了關平在天子劉禪心目中的巍峨地位。

緊隨其後,又應諸葛亮之請求,天子劉禪又接連下詔,冊封荊州州治從事馬良為荊州刺史,南郡太守殷觀升任交州刺史,而曾經所劃分而出的襄州卻重新合並入荊州,敕黃權為揚州刺史。

一瞬之間,馬良、殷觀,黃權此三位也因大漢開拓疆土的原因仕途得到了極其寬闊的晉升。

接下來,詔令繼續下達,襄陽太守寇封駐軍襄陽數載,為保衛荊北地區數有戰功,升任安北將軍,江夏太守,繼續屯兵控衛荊北安危,防範魏軍的來襲。

上庸太守鄧艾於數次以弱兵之士北上與魏軍主將夏侯尚對壘,且攻守兼備,頗有功績,隨後又得大將軍關平的保舉下,天子劉禪亦是破格提拔鄧艾為荊北都督,將襄陽、上庸,江夏設立為荊北戰區,全權歸屬鄧艾統領調配諸軍事。

隨後,似參戰的廖化、傅肜,陳式等將領均官升一級,賜蜀錦百匹,以資鼓勵。

一番封賞,漢境內再度側響一片歡愉之聲,漢軍上下軍心士氣再度高漲、凝聚數分。

夏五月。

丞相諸葛亮征集了蜀中精銳三萬餘,辭別天子劉禪,攜諸將往南方意欲平定南中之亂而浩浩蕩蕩地進發。

深入南中腹地以後,諸葛亮統禦蜀中將士連續作戰並有著南中土著李恢、呂凱等人的相助,連續破南中諸豪強與蠻族所集結起來的十餘萬大軍,每戰皆克,旬日間便五戰五捷。

無奈之下,南蠻聯軍隻得退守至牂牁以西的平夷城(今貴州畢節)固守。

由於漢軍士卒間的強大戰力,已經讓南蠻各部落所彙聚而起的部落族長心有畏懼之色,軍心漸漸開始渙散,縱然蠻王孟獲竭力彈壓,但明顯效果不佳。

其間,參軍馬謖又向丞相諸葛亮進言道:“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複反耳。今公方傾國北伐以事強賊。彼知官勢內虛,其叛亦速。若殄盡遺類以除後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倉卒也。”

“不知幼常可有何策可速平南中,且讓諸蠻、夷不複反矣?”

聞言,馬謖思慮一番,遂拱手獻策道:“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