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克複。
現蜀漢一方“三興漢室”呼聲已是越發之高,各州郡間的聲勢輿論都在大肆擴散傳播著。
漢軍統一天下之勢已是不可避免!
自魏軍遷都鄴城,敗走中原,實力大損後,如今盤踞於幽燕的塞胡,諸如鮮卑、烏桓以及盤踞遼東的公孫淵紛紛心生不臣之心,萌生起兵作亂的念頭。
甚至。
如今已在漠北一帶起勢的鮮卑可汗軻比能聽聞曾經威震塞胡的鄢陵侯曹彰亡故,他胸間再度燃起了染指中原之地的雄心。
並且他此次還派遣使者前往賀蘭山王庭,說服步度根放棄往日的恩怨,與自己合兵一道,一同率眾席卷邊關。
一時之間,以上穀、漁陽一帶的燕山防務以及雁門、代郡一線的陰山防線隨著塞外諸胡的頻繁集結,不由頓時大感壓力倍增。
邊關防務接連增大。
無奈之餘,為了避免遭受胡人入關的侵襲,天子曹叡隻得再度啟用司馬懿為帥,率萬餘禁衛軍親赴代郡高柳坐鎮,以總督邊關戰事,抵禦胡人的來襲。
至於曹休,則全麵主持黃河沿岸的各渡口間布置重兵防守,以擋蜀軍不日的強攻。
另一麵,縱然東線戰事失利,導致中原腹地喪失,但由於西線雍州方麵戰局尚且穩定,還未到可放棄的地步,故而便繼續遣曹真率諸將遣軍固守,與諸葛亮交戰。
且由於丟失了關東這個大後方,關中平原又為蜀軍所據,魏軍野戰無法戰而勝之,自然無法驅逐。
屯糧漸漸消耗殆盡……
卻無法組織春耕,無法籌措軍糧……
軍需物資隻得依靠河北諸州轉運至並州諸郡,在不辭勞苦的穿過數百裏太行山脈抵足河東,從蒲阪津運送至長安。
可如此一來,後勤壓力將變得何其之大?
縱然富饒如河北也經不住長此以往的消耗。
所以,麵對著此等不利的局麵,曹真著急了,開始苦思冥想思索對策,思索如何才能野戰破蜀相諸葛亮的八陣圖,驅逐蜀軍於關中平原。
而由於有了之前魏延孤軍深入直取晉陽的前車之鑒,如今在麵對著蜀軍進軍並州諸郡,魏軍隻是輔以偏師憑險據守,以圖避免短兵相接。
雖然魏延現今信誓旦旦率部攻取並州卻也一時受阻,局勢隻得無奈僵持下來。
西線戰局的關鍵,也移在了漢相諸葛亮與曹真的對壘上。
隻是,隨著中原的平定,現在諸葛亮的處境卻也不急了,隻是每日營間組織諸將操練軍士,鞏固八陣圖的布防,並加強於屯田以及妥善處理渭濱之間農家的關係相處。
受限於後勤壓力,如今反而曹真急不可耐!
但即便如此,曹真再度率軍出戰,依然在交戰之間無法奈何漢軍。
兩軍間再度僵持。
另一麵,關平親自坐鎮洛陽,並遣州泰領歸附的吳將全琮、宋謙率部向西進攻潼關,以從東側威脅長安,迫使魏軍無法全心全意與己方交戰。
……
漢建興五年,九月。
秋收時節,關中方麵漢、魏雙方已經對峙接近大半載歲月,漢軍屯田的效果已經顯露無疑,整日組織民眾割麥,收獲極為豐收。
反觀魏軍,所據之地,收獲壓根是入不敷出。
畢竟,關中最為肥沃的渭河平原都被諸葛亮牢牢占據,他們哪還有何收成可言?
僵持了大半載,關中戰事還沒有進一步的新進展,可河北諸州方麵的供應卻已經難以維持。
最終,魏國高層一致商議,由天子曹叡下詔,命曹真率部堅壁清野,率部撐竹筏從蒲阪津渡過黃河,進入河東固防。
由此,關中之戰並未爆發大規模戰事,在僵持消耗中以魏國方麵的撐不住而告結束。
漢軍正式收複西京長安。
由此,興複漢室,還於舊都的理想已然實現一個。
這一刻,漢軍上下再度爆發出了極強的信念。
或許即將就要開始最後一戰了。
勝,則大漢三興漢室,一統天下,結束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