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襲擊(1 / 2)

一隊千餘人的吐蕃騎兵,打著五方旗,身著虎豹衣,漫無目的在荒野中奔行進著。

這些騎兵人數雖然不多,但卻不容小覷,他們都是吐蕃軍隊精銳中的精銳。一般來說,穿虎豹衣的軍隊就是吐蕃的王牌部隊虎豹軍,吐蕃軍人中隻有立下過戰功的人才可以身穿虎豹皮製服。

為首的是一個年輕的軍官,他的袖子上綴著銀鍍金告身,此人正是吐蕃大論欽陵的兒子莽布支。

按照吐蕃官製,銀鍍金告身被稱為“頗羅彌”,僅次於第一等級翡翠告身,以及第二等級的黃金告身,也就是說莽布支已經是吐蕃第的高級軍官,其地位與大唐的三品府衛大將軍相仿。

身為東代長官,莽布支統領著一萬名吐蕃精兵,可他每次隻能帶一千人出來,這是大論給他下的死命令。

大論欽陵雖然是莽布支的父親,但同時也是吐蕃大軍的統帥。在軍中服從命令是第一位的,根本不會因為他們是父子而講情麵,莽布支就算心中再不樂意,也不敢違抗統帥的命令。

遠處,有幾個小黑點向他們奔馳而來,看樣子是莽布支派出去的斥候回來了。

果然不出所料,小黑點越來越近,轉瞬便到了近前,能有這麼快的速度,是因為他們都騎著青海驄。不僅是這些斥候,莽布支的這一千多人都配備了青海驄。

青海驄是吐穀渾人的驕傲,吐蕃征服了吐穀渾之後,青海驄便成了吐蕃人的驕傲。

吐穀渾人十分重視馬的培育和馴養,早在遼東的時候,他們就長期與烏桓、契丹、女真等遊牧民族生活在一起,吸收和學習了各民族培育和馴養馬匹的經驗和知識,在遷徙途中,他們又在河西一帶寄居一段時間。河西作為自秦以來就開始馴養馬匹的地方,他們也吸收和學習了這裏的養馬知識。

後來,他們又輾轉到青海湖周邊地區肥美的草原上養馬,到了吐穀渾第十八代傳人誇呂的時候,

他幹脆就把城郭修築在了青海湖畔住了下來,並給他們的城池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伏俟城。

吐穀渾地域遼闊,草原廣袤,河流眾多,水草豐美,環境幽靜。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環抱,舉目環顧,猶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將青海湖緊緊環抱其中。這裏是天然的牧場,是絕好的培育和馴養馬匹的天地。

吐穀渾人是天生優秀的馴馬師,這些馴馬師掌握著遼東、河西兩個地區自古以來發展和總結出的馬匹培育和馴養技術,而青海湖地區的羌人也掌握著符合當地氣候和環境的馬匹馴養技藝,三種技藝相加,就是最好的馬匹馴養技術,這方麵的人才也大有人在。

他們買來了波斯的草馬,並以這種來自國外的高頭大馬為父本,以當地羌人培育出來的土馬為母本,進行馬匹品種改良。他們給這種改良的馬取名為青海驄,據說青海驄能日行千裏。

騎兵在吐蕃軍隊中的地位是無可替代的,騎兵為吐蕃軍隊開拓疆域立下了汗馬功勞。吐蕃人體格健壯、善騎射,寓訓練於日常生產和生活之中。因而吐蕃騎兵精良、馬技高超,較之唐朝、南詔等的騎兵略勝一籌。特別是吐蕃人擁有了青海驄之後,在與唐朝的戰爭中始終處於主動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