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澶淵之盟(1 / 2)

那盟主已定,陣伍編排就緒,操練試演完畢,群雄列陣以待,待到天明,號角吹響,群雄列陣衝上敵軍陣營,中軍都是各派好手,直插敵軍主帥陣營,左右兩翼,

分別在秦曉和趙泰平的帶領下迂回穿插,從敵軍兩側直攻而入,遼軍猝不及防,一下陣腳被打亂,中軍大營後撤,真宗皇帝親自登上城樓觀看,命宋軍擊鼓助陣,城內宋軍

和陣中群豪看到皇上親臨,無不身心大振,奮勇向前,城內宋軍看到遼軍陣腳有亂,從城內衝殺而出,這一戰直殺到天黑,各自鳴金收兵,這一戰群雄各依陣勢,互相照應,

雖有損折,但是較起前兩日,已經大為好轉,而且所斬殺遼軍卻是不可勝數,這一仗下來,宋軍士氣大振,當下讓群雄入城修整,晚上真宗皇帝派遣寇準丞相賞賜美酒,撫慰

群雄,卻說遼軍經此一敗,士氣沮喪,那遼軍統帥蕭撻凜,也是大遼第一高手,為鼓舞士氣,同時探查敵情,親自來到城下發出挑戰,真宗皇帝親自登上澶州北城門樓督戰,

諸軍皆呼萬歲,聲聞數十裏,氣勢百倍,那蕭撻凜已是當世絕頂高手,單打獨鬥,誰也沒有一擊必殺的把握,更何況這等國家存亡大事,怎能耽於小義而亂大節,不是逞

個人英雄的時候,大家商量了一番後,決定讓張正隨,趙泰平,秦曉三大高手親自合力拉開正常需要上百人才能拉開的八牛床子駑,將三人真力灌輸其中,

這一箭借助真宗皇帝龍氣,將大宋九萬裏山河龍脈真氣抽取而來,三人神識鎖定,

一箭射出,天地震動變色,饒是那蕭撻凜已經是天下有數的高手,最終還是沒能躲開這天地一箭,當頭中箭,被掀翻下馬,釘在地上,當場身亡,數十萬宋軍,雷聲轟動,

真宗皇帝親自接見了三大高手,一時榮耀冠世,當時宋軍振奮異常,想要一舉擊破遼軍,而遼國蕭太後等人聞撻凜死,痛哭不已,為之輟朝五日,遼國君臣盡皆恐懼,

再加上孤軍挺進宋朝腹地,戰線拉得過長,補給非常困難,萬一戰敗,後果不堪設想,於是就聽從了降將王繼忠的建議,派人赴入澶州轉達了自己罷兵息戰的願望,

真宗皇帝懼怕遼國,當即回信表示宋朝也不喜歡窮兵黷武,願與遼國達成和解,又派出殿直曹利用作為使臣去與契丹洽談議和事宜。寇準在聽到消息後,急忙

趕回南城向真宗皇帝苦諫,稱遼國已是強弩之末了,正是打敗他們的大好時機,邊防大將楊延昭也派人上書,稱敵軍人困馬乏,我軍士氣高漲,正應該趁此良機,扼守各路要道,

對敵圍而殲之,然後再乘勝北上,收複燕雲十六州。可惜趙恒畏敵如虎,隻想媾和,而朝中大臣們也都懼怕遼國,紛紛表示支持議和,城內群雄聽聞真宗皇帝與遼國議和,盡皆

大失所望,人心渙散,大部分高手都不屑真宗所為,憤而離去,最終曹利用領命去遼營談判,最終達成了喪權辱國的澶淵之盟,真宗皇帝此舉當時當真為人所不齒,

世人將澶淵之盟視為宋朝重大的恥辱,盡失民心,從那以後,我大宋再也無收複燕雲十六州的能力,終究是偏安一隅,不能成為天下一統的王朝帝國,

張天陽聽罷,歎息良久,君王如此,徒令後人悲歎!卻聽石泰說道,此事也不盡然,此後宋、遼至今,百餘年間不再有大規模的戰事,生息蕃息,牛羊被野,

戴白之人,不識幹戈,天生萬民,天道之中,本無高下貴賤,各得其自然生息,李太白有詩歌之:

去年戰桑幹源,今年戰蔥河道。洗兵條支海上波,

放馬天山雪中草。萬裏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

秦家築城避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然。烽火然不息,

征戰無已時。野戰格鬥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士卒塗草莽,

將軍空爾為。乃知兵者是凶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

唉,想那漢武大帝,舉傾國之力,與匈奴大戰將近五十年,徹底將匈奴打得一蹶不振,雖然徹底打出了我漢家氣概,男兒血性,但是荒草枯骨,漢匈兩族,

多少人血染荒原,又有多少人流離失所,終身有喪親之悲,而我大漢,勝的慘烈,家家皆縞素戶戶皆白綾十戶九室無兒郎!唉!這世上,能夠不死,還是不死的好,

誰不想好好的活著,能夠和平生息,又何必更起刀兵,戰亂不休,願世上永無戰爭,世界各族人民和平相處,!

張天陽聽罷,默然良久,心知石泰所說不錯,天育萬物,自然生滅,世上之人,能活著誰想死了,兩國交戰,苦的還是百姓,能夠相互止戈安定,休養生息,

使天地萬民自然生化,各得其所,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隻聽石泰接著說道,從澶淵之盟以後,武林中人害怕外族再大舉南侵,就相互約定以每十年為期,舉辦青年武道大會,勝者門派即為盟主,平時大家不用聽從號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