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心 思(1 / 3)

一望無際的曠野,有支千餘人的隊伍緩緩行進著,東一撮西堆的看似散亂,但精通兵法者細察之下就可發現這支隊伍成兩個五花陣,前後則成兩儀之勢相互呼應。

這便是楚錚麾下的精銳營了。他並非不想加快行程,可冬雪初融,地麵泥濘不堪,稍有不慎便馬失前蹄摔成泥猴兒一般,楚錚無奈之下隻好命眾人放緩腳步慢慢前行。

武媚娘是此行中唯一的女子,一身簡單的青衣打扮反而更增幾分俏麗。策馬走在楚錚身旁,突然出聲抱怨道:“久聞塞外風光如何壯觀秀麗,今日得見怎麼隻有荒涼之感?”

楚錚無言,這丫頭當這趟是遊行觀光來著?

他不答別人總要接上口,齊伍早就看出此女與楚錚關係不一般,笑道:“陸姑娘有所不知,塞外風光隻有在羊歡草長之時方能看得出來,屆時草原一眼望去如同碧波萬裏,點綴著星星羊群,如珍珠撒落其間,令人望之神醉。”

武媚娘上下打量了齊伍一番,懷疑地說道:“這番話真是你說的?”

齊伍臉色一紅,偷偷瞥了眼一旁的秋仲伊,道:“姑娘明見,這些都是秋先生剛來北疆時所說的。”

秋仲伊輕哼了一聲,經過這段日子他早看出來了,若說灰胡兒有趙軍的耳目,非這齊伍莫屬。雖說自己也沒什麼資格指責他了,但心中總有芥蒂,一路上兩人從不搭話。

馮遠突然感歎道:“胡蠻才那麼丁點人,占著這麼大一塊地盤,種點什麼不行啊,為何還我中原江山念念不忘?”

楚錚忍俊不禁,一聽這小子的口氣出生肯定是地主階級,笑道:“如果胡蠻有你這般想法那就天下太平了,可你聽說過有願意種地的胡蠻麼?”

“這是為何?”馮遠頗有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

這倒沒把楚錚給問住,自從得知突厥來犯,他對北方遊牧民族也下了番苦功進行研究,便道:“小馮,你別看草原如此廣闊,如真正適合於耕種的地方少之又少,況且這裏地勢平坦,春夏暴風雨之強勁定是你生平所未見,辛苦種下的莊稼又能收獲幾成?因此他們的飲食隻能以牛羊肉和奶類為主,甚少食用用穀物類,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種習俗,可這習俗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他們隻能以部落方式群居才能確保有足夠的牛羊,哪裏的水草肥美就移居到哪裏。幾大部落時常為了一片好的草地爭得你死我活。而我們漢人早在上古時代便已拋棄這種部落居住方式,遷移四方開墾荒地,數千年下來積累的財富豈是這些蠻族所能比擬的,據我所知,草原各部蠻族大都以狼為圖騰,對其頂禮膜拜,因此掠奪成性,我中原如此富饒當然會引來他們覷視。”

馮遠不禁咒罵道:“當年後漢太宗出兵塞外,為何不把這些胡蠻斬草除根,我等也就不必來北疆了。”

“斬草除根?談何容易啊。”楚錚淡淡說道,“平心而論,後漢太宗已經盡能所能,斬殺蠻族數十萬,掠奪良駒牛羊無數,鮮卑匈奴幾乎被誅殺殆盡。可那又如何?殘餘蠻族不到百年便又恢複元氣。塞外的疆土如此廣闊,我漢人既然無法在此久留,自然成為蠻族的天下,如今的蠻族大都是柔然族人,而突厥更是由千裏之外遷徙到此。這些蠻族如這裏的野草一般一茬茬地冒出來,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哪。”

“那就沒有解決之道了?”許唯義忍不住問道。

“難啊。自先秦以來,北疆異族始終是曆朝的心腹大患。若有真有解決之道曆代先賢又怎會無動於衷?”楚錚想了想道:“據說後漢太宗平定北疆後,曾打算移民百萬戶到這草原來,隻是隨著太宗暴亡此事便沒了消息。這或許是一條良策,但仍有諸多難處,這百萬戶移居到此,無論是如蠻族一般以放牧為生,還是放火燒原化草原為耕地都決非短期所能見其效,而在此之前朝廷需背負這麼多百姓的衣食,就算每戶僅以四口人計算,這百萬戶便是四百萬人,在太平年間不出二十年,這四百萬人就可增為兩千萬甚至數更多,試想哪個朝廷能負擔得起?這條國策無疾而終恐怕就是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