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九章 劉賀還是太年輕了(1 / 2)

“從這一點來看,也可以說明,海昏侯是比較重視農業的。”

“籍田作為祈求豐收的禮俗之一,雖然說沒有規定所有貴族都要去做籍田禮,但是能做出這種行為的,哪怕隻是惺惺作態,那也說明海昏侯知道勸耕的重要性。”

孔建文摸著下巴,不斷地思索著。

自從海昏侯墓的發掘工作開始之後,不斷出土的文物,完全刷新了現代人通過史書上了解到的海昏侯的固有印象啊。

一個愛讀書,重農耕的海昏侯形象,開始躍然於大家心中。

這些籍田的銅鼎,大部分都是海昏侯作為昌邑王時期所鑄,小部分乃是他作為海昏侯時期所鑄的。

這說明,劉賀在還沒成為皇帝之前,就已經是已經很重視農業的諸侯王了。x33xs.com

之後,被貶為列侯後,也依舊在踐行著勸農之事。

至少從這點上來看,海昏侯似乎具備“明君”應該有的品質。

說實在的。

霍光在擁立劉賀為皇帝之前,難道不會對劉賀來一次摸底考察嗎?

考察考察他在昌邑的行為、處事、以及當地百姓對這位諸侯王的看法,宗室中關於這位諸侯王的評價?

雖然說,不至於要賢名遠播,但是至少也得沒有啥壞名聲吧!

霍光不可能擁立個壞名聲的宗室諸侯,來當大漢的天子吧?

很顯然,劉賀在真實的曆史中,應該是宗室諸侯王中,名聲最好的,並且最有“天子”氣質,關心百姓民生,且較為賢明的一位諸侯王。

那為什麼劉賀繼位皇帝後,27天就幹了一千多件壞事,讓霍光忍無可忍,然後將其迅速又廢掉了呢?

“話說,劉賀在被廢之前,幹的最後一件事,是想要換掉長樂宮衛尉啊。”

《資治通鑒·漢紀十六》的記載:昌邑王既立,**無度。昌邑官屬皆征至長安,往往超擢拜官。相安樂遷長樂衛尉。

什麼意思呢?

就是劉賀這個人,在當了皇帝之後,**無度,並且將他在當昌邑王時的屬官,全都征調到了長安,並且給他們授予了高官。

還將昌邑相,直接提拔成了長樂宮衛尉。

這長樂宮衛尉,雖然表麵上看,是守衛太後宮殿的將軍。

但是實際上因為漢代製度裏,太後是皇宮裏最大的,甚至太後都要分走皇帝的部分權利。

所以西漢皇宮裏,長樂宮的衛尉,是掌握了整個漢室宮殿群守衛的最高司令官,他可以調動所有守衛皇宮的軍隊。

也就是說,長樂宮衛尉,實際上就是守衛皇宮的最後一道防線。

一般來說,這個位置都得是太後的親信,皇帝的心腹大臣才可以做的。

畢竟是保衛皇宮的精銳部隊。

劉賀登基不過二十來天,就將霍光親自安排的長樂宮衛尉,打算換成自己的心腹。

並且將他昌邑王國的屬官,大肆提拔成朝堂高官,把控重要的官職。

這無疑是動搖了霍光的權柄。

劉賀這麼做是正確的嗎?

站在皇帝的角度來看,那可太正確不過了。

漢文帝從代王入主中央繼位天子後,代國一係的屬官,也都一並飛速升官了。

一朝天子一朝臣。

任何一個新皇帝上位,肯定都要整理朝堂,提拔自己的心腹來控製這個國家。

可是,劉賀能和漢武帝比嗎?

霍光又能和周勃比嗎?

周勃雖然擁立漢文帝,但是他是真的一心為了漢高帝創下的基業。

並且在權術這一塊,善於沙場征伐,有些木訥的周勃,那是絕對玩不過政壇影帝漢文帝的。

漢文帝能夠輕輕鬆鬆,四兩撥千斤的就找個理由將周勃趕回封地種田。

劉賀能夠將霍光輕鬆趕回封地種田?

霍光這人打仗沒有他哥霍去病一半的水平。

但是論起政治鬥爭,霍去病還不如霍光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