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八十八章 繁榮的文化(1 / 2)

剔除淤泥,小心謹慎。

不隻是天珠,漸漸地,諸多精美的小器物都露出了真容。

包金,形狀別致,與腰飾疊在一起,應該也是掛在腰間的佩飾。

天珠、瑪瑙上下穿孔,連在一起,原本應該是一個掛在腰間叮當作響的佩飾物件。

玉觽(xi),極品的和田白玉製作,這是一種用來解扣的物件。

這是一種微曲的錐形器,始見於新石器時期著良渚文化,流行於商代,曆經西周、春秋戰國、兩漢而不衰,後漸消亡。

最初它是隨身攜帶,用以解結繩結的工具。

華夏早期服飾沒有紐扣,一般是用繩子係住。

而周人注重禮節,為避免衣帶散開導致走光失禮,通常會把繩子打成死結,解衣帶結時則需要借助彎角型的觽。

因此觽成為人們攜帶在腰間的小型生活用品。

後隨著社會的發展,觽被賦予了一定的隱晦含義。

玉觽的實用功能逐步淡化,演變為佩戴裝飾用玉的一種,表示成人的象征。

一般為成年人或已婚少年的標誌性的腰間佩飾物,表示佩戴者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簡單的說,這是一種有點像象牙,上粗下尖,很像柳葉刀的一種器物。

西漢時期在腰間佩戴玉觽,更多不是用作實用,隻是象征成年人的含義。

各種佩飾、掛墜、飾品,應該都是劉賀生前的摯愛,甚至可能就是他生前常常掛在腰間把玩的玩物。

將他們掛於腰間,走起路來叮當作響,這其實就是漢代貴族們所追求的“貴族”美。

隻有下等人,才會腰間連個玉佩都沒有,走起路來靜悄悄的。

所以下人、奴仆們都要求走起路來越安靜越好。

而貴族,卻是大開大和,走起路來腰間飾品嘩啦啦叮當響,最好是隔著大老遠就能聽到聲音。

這就代表,哦,有貴族來了。

劉賀腰間的這些飾品,精美確實是很精美,但是還不算有多特別,隻要是貴族,多多少少都是有這樣的飾品打扮的。

相反,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劉賀腰間相對不太起眼的玉帶鉤!

在三個大帶鉤裏,其中有一個帶鉤,很是特別。

這個帶鉤的上半部分,器型顯現著戰國時期玉器的特質,一眼就能認得出來,是一塊戰國時的玉帶鉤。

如果隻是古董,其實倒還好。

西漢人收藏戰國時期的古董,這種事情也不奇怪嘛。

平民可能沒這個心思去幹這種事,但是對貴族來說,收藏古董是一種雅事。

但是!

令人奇怪的是,這枚玉帶鉤的下半部,準確的說,是在下麵鉤子的那一節上端,有一塊長度在一厘米多點,是用白淨溫潤的一截瑪瑙打造的!

這節瑪瑙,看起來非常像玉。

剛開始還被陳翰認錯了,認成了玉。

還是後來李教授認真判斷後,確定這是塊瑪瑙。

神奇的是,這塊瑪瑙是後來安裝上去的!

而在瑪瑙之下的鉤部與掛鈕,卻是真的用和田白玉所製作的!

也就是說。

實際上,這根玉帶鉤,是一件組合器!

上半部古色古香,雕飾和紋飾充滿了戰國時期的風格,顯然是一塊戰國器物。

而下半部,則是後來劉賀又讓人重新打造出來的和田玉與瑪瑙組裝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