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談古論今(1 / 2)

大殿很大,很寬闊。

但簫布衣知道,在大殿左邊的一個虛掩著的門,才是他要去的地方。

沒人出來迎接,隻是一扇虛掩著的門。

光從這個舉動,簫布衣就知道易厚德是什麼意思——想進我易家的門,沒那麼容易,至少你要有實力推開這扇門。

這是一流家族的傲氣。

隻不過這傲氣在簫布衣看來,不過如此。

沒有過多的猶豫與思考,他淡然一笑,徑直地朝著那扇門走去。

吱呀。

沉重的木門,發出尖銳而刺耳的聲音,就像是一流家族那腐朽的聲音。

推開門,就看到裏麵的書房。

說是書房,但實際上極大,空間也很高,裏麵擺放了一個個高達的書架,書架上麵擺滿了書。

簫布衣的視力很好,看清楚了書架上麵的書。

有難得一見的孤本古籍書,有現代的印刷出版物,有國外的,有國內的……所涉及的科目,上到醫學天文地理,下到雜文詩集小說。

由此也可以看出易家的底蘊之厚。

在正中央,擺放著一個兩丈長的木桌,桌麵寬近兩米。

桌子上依舊是金絲楠木的,隻不過不是一整塊金絲楠木,而是由兩塊金絲楠木拚接而成。

可饒是如此,也極為罕見。

要知道金絲楠木生長極慢,一棵金絲楠木要想從小樹苗,長成直徑一米粗的成木,至少要花費800——1000年的時間。

而且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它要躲過雷擊、洪水、蟲害等,生長條件極為苛刻。

而這種金絲楠木,早在數百年前就已經絕跡。

易家能有這麼一個大尺寸的金絲楠木桌子,必然是祖上積累的結果。

書房內空無一人,但簫布衣卻知道,人其實就在書房內。

他自然也懂得易厚德的意思,無非是在暗中觀察他的心性,品格。

所以,他也不生氣,從容自若地來到金絲楠木桌前,抽出一把同樣是金絲楠木的太師椅,坐在上麵,泰然處之。

桌上放了一本書——《史記》。

書是手抄本,字體圓潤中正,鐵畫銀鉤間,透著一股浩然正氣。

摸著那紙張上傳來的滑膩感,簫布衣一眼就認出了這是數百年前的古書,用的也是上好的澄心堂紙。

澄心堂紙源於五代十國南唐徽州所產的一種名紙,是千年造紙史上最好的紙。

以膚卵如膜,堅潔如玉,細薄光潤著稱。

配合著這充滿浩然正氣的字體,這本書的價值不菲。

既然人還沒來,或者說是還沒到了易厚德覺得可以出來見簫布衣的時候,簫布衣也不著急,就拿起書來,細細的讀著。

不愧是太史公嘔心瀝血之作,雖然簫布衣多年前已經通讀完,但現在再翻起來,依舊感受頗多。

通過字裏行間,感受朝代更替,家族榮辱,個人成敗,讓人久久不能平靜。

“好看嗎?”

這時,一個中正平和的男人聲音傳來。

沒有太多的暴戾,更聽不出一絲的憤怒。

簫布衣其實早就知道他來了,不過既然易厚德願意裝高深,他也願意陪他玩下去。

他輕輕放下書,動作輕柔,生怕有半點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