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十五章(1 / 3)

正如祝薈言所說,教會了餘菀煎茶,她便可以輕鬆一些。

而這輕鬆的背後,她格外擔心自己在連奕跟前攢下的信任會被餘菀這個沒見識的小婢女輕易破壞。

這兩日,她總是失眠,害怕她就這樣被餘菀取而代之。她琢磨著,要怎樣做才能讓自己的功夫不白費。

餘菀沒她那份心思。眼看中元節就要到了,她隻想去一趟石佛寺祭拜阿婆。不過,如何出節帥府是個大問題。

七月初十卸了差事,餘菀去找李述,問:“中元節那日,我想去一趟石佛寺,不知壞不壞規矩?”

“去看盂蘭盆法會?”

中元節為國之大節,每年中元節,聖人會下敕,三日內,諸州禁止宰殺漁獵。除了謹遵旨意外,佛教信徒會在這日舉辦盂蘭盆法會;而道教信徒會在這日食素,以此積功德。至於平常百姓,除了哀思親人,又或是其他,因地不同而有微異。

餘菀不想和旁人說實情,她深知事情不發生在自己身上便不會真的感同身受的道理。若她說了,沒準日後還會成為被威脅的把柄。

既然李述這樣說,餘菀忙點頭:“是。”

“是什麼是?”他前一句還是和顏悅色,下一句便直接訓斥,“你還知不知道自己的本分?”

餘菀垂下頭時暗自歎氣,這法子若是行不通,她便隻能自己紮個河燈拿去浣衣房那條溪水邊去放。

到底是餘菀的囉嗦廢話給李述留下的印象太深,以致他不大習慣餘菀的失神落寞。

思及餘菀當初賣身為奴的原因,李述輕咳了一聲,斜著眼看她:“那什麼……中元節那日,節帥會去石佛寺,屆時帶上你也行。”

連奕是京兆府藍田縣人,冠禮之後幾乎就沒有在家度過一個節。即便從小學儒,然而遇上祭祖或是其他節日上的俗禮,他也免不得去做餘人都會做的事。

譬如,燒香拜佛。

國朝信佛的百姓多,連奕最初節度朔方之際,還專門和石佛寺裏的主持請教過佛家經典,又給寺裏添了香油錢,還重塑過佛祖的金身,讓他贏得了一眾百姓的稱譽。

此次過中元節,連奕會照舊去石佛寺。

過節寄哀思,為人之常情。往日連奕出門,除了帶上李述和祝薈言外,隨行的就隻有三四個扈從。

這次,連奕出門,多帶了一個餘菀。

早在前一日,餘菀去書房當差,終於聽到了連奕說要寫字。

她端了清水服侍他淨手,其後還起了香爐,見他在博山香爐上反複薰爇雙手後方提筆寫字。

硬黃紙加臘之後光澤瑩潤,上書端正小楷,內容是《四十二章經》、《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法華經》等。

餘菀在旁邊給他研墨時,有些不可思議。征戰沙場之人,斬敵首數萬級之人,竟然能親自手抄佛經,還要親自供奉於佛前。

是不是擔心被冤魂找上門來?

餘菀就這樣看他寫了半夜的字,卸差時她幾乎困到走路摔跟鬥。

翌日出門更尷尬,隨節帥出門的人皆會騎馬,包括祝薈言,就隻有餘菀不會。

王公大臣出行除了騎馬,也會乘車乘步輿,而婦人出行除了乘車外,會乘坐的用竹篾編製的簷子,當然,這些婦人也僅僅是官員的妻子或者母親。

這也不會,那也不行,走著去太耽擱時辰。

當真讓餘菀難堪。

她手上捧著檀木盒子,裏邊裝的是連奕的手抄佛經。本來侍奉佛經這事由祝薈言來做,此次易人,祝薈言已大有不悅,餘菀想著,幹脆借機把這差事趁機還給她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