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第八十二章(1 / 3)

“稟報青王, 城北的敵軍已經撤退,撤到金穀關五裏外的坡地。”

一名士卒進首領屋中稟報,將消息傳遞。

越潛抬起頭來, 頷首而已,正圍聚在木案前商議的諸位將員也紛紛看向報信的士卒,詢問他更詳細的消息。

樊魚吃驚道:“還真撤退了!”

風顯嗤道:“自打張軍師攻下彭縣, 融兵就被嚇破了膽!之前將我們堵在金穀關,圍著攻打, 現在又恨不得將我們請出關咧。”

盯著地圖南夷水北岸的金穀渡口,樊春不識字, 但認得出渡口,他不無擔憂:

“咱們留守金穀關也沒什麼好處,張軍師為了攻下彭縣接應我們, 將所有兵都帶出來, 咱們澤郡的老窩空著呢,可別叫融兵端了, 得趕緊回去。”

眼下的局勢, 在場的人都清楚,融兵希望他們撤出金穀關, 而他們也不留戀這裏,本來就沒打算久留。

城北的融兵撤離的消息通報不久後,很快又有一名士兵進來稟告, 說南麵的融兵也已經向東撤去,並且張軍師正在攻打金穀渡口。

燕起再次獲知張軍師的消息,喜道:“青王,張軍師來接應咱們了,咱們快撤退吧!”

其餘人紛紛附和, 壓抑不住喜悅的心情,隻想趕緊離開。

唯有風伯益沒有坑聲,似乎在擔憂什麼。

風顯喚道:“父親?”

風伯益麵上沒有喜悅之情,反而叮囑:“兵不厭詐,我們撤離之時,難保南麵的融兵不會在路上設下伏擊。”

讓南北兩麵的融兵都撤到距離金穀關五裏外的地方,是為了確保出關時不會遭受到融兵襲擊,但從金穀關到金穀渡口,這一路幾乎都是山林,融兵想設伏很容易。

彭震惱道:“敵軍答應的是撤兵五裏外,可沒答應不追擊。再說他們就是答應也不能信!融人的話,我一句都不信!”

他身負重傷,聲音卻是中氣十足。

身為融人的燕起瞥了他一眼,彭震立即改口:“燕老弟的話,我彭震打心底相信。”

“路上必然會有融國伏兵,諸君過山道時,務必多加小心。撤離之前,請諸君聽我命令……”

越潛分配任務,為了保證安全撤離,他需要有一支軍隊開路,有一支軍隊斷後,並將老弱婦孺保護在隊伍的正中心。

安全撤退往往比單純作戰來得艱難。

巳時,金穀關南麵的城門打開,由風伯益父子、燕起帶領的先遣部隊在前開路,威風凜凜出金穀關。

緊隨先遣部隊的是一支由老弱婦孺組成的隊伍,隊伍中的人們行動緩慢,裏頭甚至有需要抬著走的傷兵。

越潛親自率領的一支隊伍,負責斷後,以防融兵追擊。

從早上開始撤退,接近午時,一路沒有遭遇融兵,融兵似乎真得跑得無影無蹤。

刑徒即將走完最後一段山路,這一段山路和之前走過的山路並無二致,風伯益十分警惕,他每行走一段路,就叫士卒搜索前方。

風益伯對兒子風顯說:“融兵肯定會設伏,這裏就是極好的埋伏點!”

“父親,咱們走在前麵,要是融兵從後方襲擊,反而是青王更危險啊。”風顯一瘸一拐緊隨父親,冬日裏走得滿臉是汗。

他不隻是累的,還有疼痛。

之前的守城戰,風顯的腳板被敵兵的長矛刺穿,他臂力驚人,拄著根木杖能像常人那般行走。

兩父子往後方望去,刑徒的身影在山道中綿延,長長的隊伍,望得見頭,望不見尾,他們看不見負責斷後的越潛。

風伯益對行進中的隊伍喊道:“大夥加快腳步,盡快離開這裏!”

離開山道,或許就安全了。

高高的山崖上,昭靈望向撤退中的刑徒隊伍,隊伍被崎嶇的山道拉長像緩緩流動的細流,他在無數攢動的黑點般的人頭中尋覓不到越潛身影。

越潛肯定是在刑徒隊伍的最後頭,他一向承擔最危險的任務,顯然是由他來斷後。

不知過了多久,眼前由人組成的“細流”前端離開又陡又窄的山道,向四周散開,那是負責開路的士卒——由風伯益率領的先遣部隊。

在先遣部隊後頭,跟隨一群不具備戰鬥能力,跑也跑不快的傷員,老人和婦孺。

衛平走上前來,對昭靈敦促:“公子,一半刑徒已經通過山道,中間的刑徒全是老弱病殘,我軍隻需稍加擾動就會引發大亂,此時正是最佳時刻,請公子下令襲擊!”

在山道的出口,正埋伏著兩支融兵,他們在等待一個命令。

正在有序通過山道出口的刑徒之中,有婦女,有孩子,他們衣物襤褸,大部分都打著赤足,連鞋子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