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水白菜, 作為國宴中川菜的代表菜係,傳承的其實是一種“大俗既大雅”的文化體係,而這道名菜, 最重要的其實不是最後的白菜,而是一開始的肉湯。
開水白菜, 顧名思義,用到的肉湯自然要像開水一樣澄澈透明,這種湯底是非常難以製作的, 稍加不用心便會半途而廢, 需得時時注意,刻刻小心。
楚瑾瑜把買回來的肉全部洗淨、瀝幹, 最後分別放入不同的容器中。其中那塊類似火腿的熏恐龍肉實在是太大了, 而且也不宜過度清洗, 楚瑾瑜便把它留到了最後處理,以便現吃現用。
秦越整理完灶台,備好一開始燉湯要用的香料和配料,楚瑾瑜恰好便把除了恐龍肉之外的食材拾掇好了。
秦越將各式肉類擺在麵前, 根據不同肉類的特性,將它們切割成了不同的形狀。
有些肉需要大塊下鍋,燉到軟爛才能浸出其內裏的鮮美;有些肉則因為其已經被加工的特質,塊頭過大不易於烹飪,故而要切成小塊下鍋;還有一些是事後澄清湯底用的,則需要打成肉糜以待備用;除此之外,還有幾根骨頭需要處理。
做完這些,時間整整走過了一個小時,所有的觀眾都沒見過秦越備這麼長時間的菜,一時間看愣了。
這場決賽和所有人想象中的熱火朝天不同, 它更像是一場內斂卻不失優雅的騎士決鬥,所有的鋒芒一開始都被掩藏在表麵之下,隻待最後出鞘的那一刻。
將所有的肉類切好,即便是秦越這種耐力超凡的人也感覺到了一絲疲憊。
楚瑾瑜把鍋支上,一扭頭,隔著口罩都看出了秦越的疲勞,一時間有些擔憂:“沒事吧?要不先歇會兒?”
秦越站在案板前緩了一會兒,隨即搖了搖頭:“一鼓作氣。”說著他隨手捏了捏關節,活動了一下酸麻的手肘。
冷水下入最出味也是最難燉煮的骨頭,放入香料包、料酒等調味品,等到湯底燒開後撇去浮沫,按次序將不同的肉類下鍋,同樣撇去浮沫後,蓋上高壓鍋蓋子,悶煮半個小時。
這道菜暫時告一段落,剩下需要的就是等待,等到半小時後用肉糜澄清湯底。
趁著這個檔口,秦越準備起了剩下的三道菜,分別是——茄鯗、“筍幹”炒“火腿”以及鍋巴肉片。
茄鯗不用說,秦越已經解釋過了它的做法以及被選擇的理由。
第二道菜“筍幹”炒“火腿”,其實也非常符合決賽返璞歸真的主題。
“筍幹”顧名思義,是一種和真正的筍幹有些類似的食材,不過它實際上是由一種海產品曬成的,隻不過口感和筍幹比較類似。
“火腿”則是先前燉湯剩下的熏恐龍肉,值得一提的是,這玩意的密度相當大,秦越一開始處理的時候,換了兩把刀都沒能傷其分毫,最終他麵無表情地換了一把砍骨頭的砍刀,語氣平淡地跟楚瑾瑜道:“站遠一些,小心肉屑傷到你。”
楚瑾瑜聞言往後乖乖地撤了幾分,不過還不忘表達他的感慨:“這玩意也太硬了,怎麼跟切糕一樣。”
彈幕比他更震驚,不過沒等他們對此有什麼表示,秦越便手起刀落,直接將那塊恐龍肉一分為二,刀刃切過熏肉又砸在案板上,那動靜之大連裁判都被引得看向了這邊。
其實這種特質的恐龍肉,因為其方便保存、易於在太空中攜帶的特性,一開始是作為太空軍軍糧存在的。一般食用這些恐龍肉的人都配有激光槍之類的太空作戰武器,要吃的時候,他們隻需要用激光槍一劃就可以了。
也就是說,這玩意自從被創造以來,很少有人嚐試用砍刀對付他,就算有,大部分也因為個人身體素質的因素失敗了。
秦越作為有史以來第一人,他自己絲毫沒有這種自覺,見換了一把刀有用後便按著恐龍肉“咵咵”地砍了起來。
觀眾們聽著刀刃切過熏肉的聲音,紛紛有些膽戰心驚道:
“我有個大膽的想法閉著眼聽這個動靜,像不像在分屍?”
“???正看美食比賽呢,能不能說點陽間話?”
“艸,我重新認識了秦總,這臂力,你說兩刀砍死我我都信”
“大膽點,一刀就能砍死”
解決完第三道菜要用的食材,秦越把目光放到了第四道菜上。
他之所以選擇“鍋巴肉片”這樣一道看似家常的菜,實際上也是有原因的。
鍋巴作為一種烹飪過程複雜,但是食用過程相當百搭方便的食材,相當符合“返璞歸真”的主題。至於為什麼選擇鍋巴炒肉,這就純屬是現場取材了。
米飯蒸上鍋,其他要用的輔料備齊,一切就緒後,秦越這才著手起了第二道硬菜的製作。
茄鯗,《紅樓夢》中體現貴族階級奢靡生活的典型美食,製作程序相當複雜,用料非常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