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劣勢(2 / 2)

早早和楊秀蘭約好了見麵,她剛一進入排練廳,便看到楊秀蘭拿著劇本和小喇叭,正指揮著台上的排練。

“老師。”蘇沁打了個招呼,靜靜地站在一旁等著。

“等我半小時,”楊秀蘭衝蘇沁示意了一下:“先坐著。”

蘇沁坐著了,順便仔細看著台上的話劇。

今天排練的話劇是《衣錦還鄉》,講述的是鄉裏原先落魄的一位青年,在外獲得成功後衣錦還鄉的故事。一開始村裏人對他推崇恭維,直到有人爆出他的發家致富來路不正,頓時村裏人對其態度兩分化。這是一部反應當代社會發展的濃縮劇。

蘇沁留意著台上男主角的扮演者,她不認識,但對方把這個小人物成為暴發戶後的那種心態演繹得惟妙惟肖,特別是故意掩飾其出身卑微的動作細節,很值得借鑒。

這一看便入了迷,直到中間休息,楊秀蘭走了過來,她急忙站起說:“老師!”

“坐吧,看的如何?”

蘇沁歎了口氣:“我原先覺得經過劇院的練習,又出演了一部女主角,我的演技是應該進步的,哪知道今天看了台上的表演,卻覺得差距更大了。”說著,她的神色有點黯然。

楊秀蘭看著她,越看越是喜歡,她穿著樸實簡潔的衣服,身上沒有多餘的裝飾,最近在網絡上也有一定的流量和話題,但是眼睛裏絲毫看不出一點的雜質,一副不染纖塵的模樣。

“不是你退步了,”楊秀蘭摸了摸她的長發笑著說:“是因為你看到的東西不一樣了。”

蘇沁側耳傾聽著。

“你剛到劇院練習的時候,還是很外行的,那個時候你的表演以模仿為主。”

當時楊秀蘭給出的意見,是讓蘇沁大量的去練習各種不同的角色,以體會不同角色之間情感的迅速切換。

隨著蘇沁演技的進步,在出演《我們的母親》是,楊秀蘭則指出要沉澱於角色中。

“我看了下你拍的母親,”楊秀蘭點頭說:“張力和情感是飽滿的。”

這部片子還在後期的剪輯製作中,劉傑意圖衝擊獎項,後期留出的時間就非常多。本來正常外麵的人是看不到,但是以楊秀蘭的身份和關係,這不是問題。

“你的情感發揮的很好,以至於有些過度了。”楊秀蘭指點著,蘇沁作為她的弟子,對其優缺點非常的明了,蘇沁作為非科班出身,最大的優勢就是表演的自由性,最大的劣勢同樣也是這種自由性。

母親這部片子講的大主題是大愛,因此在情感上需要大起大伏,這點由蘇沁來演出是恰到好處,但蘇沁接下來要拍攝的《看不見的愛情》,卻是正好相反的兩個感覺。

如果蘇沁再帶著原來的演繹方式去演,這部電影很可能成為她演藝生涯的一個悲劇。

這也是蘇沁隱約意識到的、約楊秀蘭見麵的原因。

不得不說,自己的這個弟子,除了聰明,在感覺上也是非常敏銳的。

“沁沁,你能懂的了嗎?”楊秀蘭微笑著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