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法轉動,時光飛快地往後倒退。在千年前的一天,同樣有一個心懷著夢想的少年,在經曆了無數的磨難與挫折之後,一次又一次的站在那花院的門口。
一次又一次,無數的人匆匆從那路過,他的目光總是注視著這些匆匆來往的行人,或是走卒商販,或者來往客商,又或是達官顯貴。
他在綠蔭樹下,觀看這在來去匆匆,一筆一畫的勾勒,或是渲染,或是描繪,總之把一切所能記錄的,把一切所看到的,都記錄在冊。
整整365天,跨過了一年四季,花開了又謝,他似乎毫不察覺。
終於等到有一天,宋徽宗趙佶突發奇想,想要培養一批年輕有為的宮廷畫師,王希孟被看中了,王希孟他很幸運,能夠成為宋徽宗趙佶的學生這很不容易。
山嶺、坡岸、水際中,點綴亭台樓閣、茅居村舍。
水磨長橋及捕魚、駛船、行旅、飛鳥等,描繪精細,意態生動。畫卷上景物繁多,設色勻淨清麗,意境雄渾壯闊。
這是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千裏江山圖,”
古典畫家,多半經歲月雕琢和打磨,畫技才能超越矩度,自成一家。
明清時,山水畫家群體中,確定了白髯老人的獨尊地位。晚清民初的黃賓虹、齊白石、張大千,更坐實了這種單一想象。但這幅名畫的作者,卻是年僅18歲的翩翩少年王希孟。
注定是流派的開創者,注定要與眾不同,也注定了命運多舛。王希孟的命運與北宋的命運緊密的聯係在了一起,這個中國曆史上最有名的書畫家皇帝宋徽宗趙佶,不愛金銀珠寶,隻鍾愛於字畫。
大宋,自開國以來,就注定了這是一個不平凡的朝代,與此前所有的朝代都不同,宋朝開創的是一個文人治世的天下。
宋徽宗趙佶是一個在政治上了無建樹的昏庸之君,不過宋徽宗趙佶的藝術修養很高,詩詞、書法、繪畫都造詣頗深,堪稱一代藝術巨匠。
宋徽宗趙佶一生愛書如命,收藏成癖,獨創一代絕筆瘦金體,重視畫院、優待畫家,使得北宋的文化藝術一度達到了鼎盛時期。
愛書如命是知識分子的通病,而要真正做到愛之“如命”,卻不是尋常人能夠做到的。
《宋人遺事彙編》記載,靖康之變,金人攻破了汴京,到處搶掠財寶。宋徽宗看著自己平日乘坐的轎子被人搶走,自己寵愛有加的妃子被人擄去,都強作鎮定,麵不改色。但當聽聞自己收藏的三屋子書畫被金人洗劫一空時,他的心理防線徹底崩潰了,喟然歎氣,心痛不已。
《北狩行錄》中還記載:據說有一次鄭太後派人給徽宗送來十匹絹,本想給徽宗縫製幾件換洗的衣服。可是正好遇到書販子在叫賣王安石的《日錄》,徽宗手頭沒錢,便拿起絹去換書。寧可不換新衣也要看書,可見他對書的癡迷。
宋徽宗的書法不但在北宋的時候獨步一時,而且他獨創的瘦金體也流傳至今,影響了一代代書法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