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當時實際情況看,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朝野上下在正統問題上長期爭論不決,形成僵局。元朝是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一統王朝,若以宋為正統,在史書中以宋為本紀,遼金為載記,則失去了少數民族的立場;若以遼金為北史,宋分寫宋史和南宋史,則又引起有著傳統華夷觀念的漢族文官和知識分子的抗爭。
到了元順帝時,在賀惟一、巙巙等人的一再建議下,才最後下定決心纂修三史。至正三年三月(1343年),順帝下詔修遼、金、宋三史,以中書右丞相脫脫為都總裁官、中書平章政事鐵木兒塔識、中書右丞太平、禦史中丞張起岩、翰林學士呂思誠、翰林侍講學士揭傒斯為總裁官,並遴選了一大批史官正式開局。而這一次之所以成功,除皇帝十分重視之外,也與脫脫裁定,最後解決了正統問題有關係。
《庚申外史》卷上記載:“先是諸儒議論三國正統不決,至是脫脫獨斷曰:‘三史各與正統、各係其年號。’議者遂息。”脫脫的這一裁決雖然專製,但是它既為三史的纂修成功創造了條件,而且也徹底打破了以漢族政權為正統的傳統修史觀念。因而在中國史學史上具有積極意義。
於是自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正式纂修三史,五年(1345年)十月,《宋史》脫稿,前後用了兩年半的時間。因脫脫已於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辭職,因而《宋史》是由繼任的中書右丞相阿魯圖呈給順帝的。
參與修纂《宋史》的人之中,阿魯圖雖名為都總裁,但因素不識漢字,因而所起作用不大;主要撰修者除上述揭傒斯等總裁官外,還有史官斡玉倫徒、泰不華、於文傳、貢師道、餘闕、賈魯、危素等23人。
每朝每代對於曆史都非常重視,由於元朝和清朝是兩個唯一完成大一統的少數民族,所以元朝和清朝對於前朝曆史的記載的可信程度都不高,所以在中國文化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從東漢末年開始,中國進入長期戰亂,人口數量與分布發生重大變化。黃河流域屢遭戰爭,十室九空,人口大量南遷。
三國時期沒有具體人口調查數字,今人估計應在3000萬左右。
《晉書》記載,太康元年全國僅246萬戶,1616萬口。
西晉的統一局麵並未持續,全國又爆發了永嘉之亂。
公元311年即永嘉五年,匈奴攻陷洛陽、擄走懷帝的亂事。
晉初重行分封,終致八王之亂,加以天災連年,社會不穩,胡人遂乘時入侵。
永興元年(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在左國城(今山西離石)起兵,逐步控製並州部分地區,自稱漢王。
光熙元年(306年),晉惠帝死,司馬熾嗣位,是為懷帝,改元永嘉。劉淵遣石勒等大舉南侵,屢破晉軍,勢力日益強大。
永嘉二年,劉淵正式稱帝,四年劉淵死,子劉聰繼位。次年,劉聰遣石勒、王彌、劉曜等率軍攻晉,在平城殲滅十萬晉軍,又殺太尉王衍及諸王公。旋攻入京師洛陽,俘獲懷帝,縱兵燒掠,殺王公士民三萬餘人。
中原人民為躲避戰火紛紛南遷,南方因而設置大量僑州。
《宋書》記載大明八年戶口數為90.1769萬戶,517.4074萬口。
由於當時隱匿人口數量非常嚴重,這個數字並不真實。今人研究認為劉宋人口數量最多時有1800—2000萬,北魏在3000萬左右。
隋唐五代時期西元589年,隋平陳,中國再度統一。
據《隋書》記載,大業五年全國戶數為907萬。
唐初人口數字據記載僅二三百萬戶。貞觀後社會安定,人口增長迅速。
據《通典》記載,天寶十三年全國人口有891.7409萬戶,5291.9309萬口。今人將隱匿人口估計在內,則唐前期人口峰值在8000—9000萬之間。
安史之亂後全國人口發生重大變化。北方人口再次大量南移。
襄州人口增加120%,鄂州增加100%,蘇州增加30%,泉州增加50%,廣州增加75%。五代十國時期南方九國中,隻有吳和吳越兩國君主為南方本地人,南漢君主是早期移民後裔,其它六國的君主均為北方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