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宋韻(1 / 2)

在曆史課本記載中,宋朝是一個積貧積弱的時代,這和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的個人經曆有很大的關係。

被認為是得國不正的趙匡胤,一直是一個頗受曆史所爭議的人物。

宋太祖登基之後便開始下令製止符命迷信,反對元象圖讖。這一點似乎是他思想上的不封建,甚至是一種進步。

實際上這一類的胡談,可能會教唆出一些圖謀不軌的野心家來,趙匡胤自己就是這樣發跡的。

趙匡胤曾流浪於市井,賭博鬥毆,無所事事。

有一次趙匡胤進了一個廟宇,碰見香案上有占卜吉凶命運的竹茭,他一邊禱告,一邊拋擲竹茭,第一次問的是可否當個小校,可連問幾次,終是不吉;

又問可否當個節度使,仍是不吉;他有些氣憤,壯著膽子問能否當個天子,不料竹茭一下現出吉兆。

從此,他在心中立下了要當皇帝的宏願,現在他果真當了皇帝,心想天下難保不會有像他當年一樣的人。因此,宋太祖在即位之後,嚴令禁止讖書、符命之談。他頒布詔令:“禁元象器物、天文圖讖、七曜曆、太一、雷公、六壬、遁甲等。不得藏私於家,有者並送官。”如有違者,處以極刑。

曾做過通事舍人的宋惟忠,就因“私習天文,妖言利害”被殺了頭。

為了製止這一類東西在民間流行,宋太祖命人大量收購舊的圖讖,組織一幫人將內容故意刪亂顛倒,胡亂摻雜,抄寫了約100本偽本,流放於民間,因此引起民間偽本流行,難辨真假,從而達到破壞人們信仰的目的。

宋太祖的另一文化統治策略是重振儒學,恢複綱常名教。

宋太祖趙匡胤是一位十分高明的封建帝王。

他結束了從唐中葉就已開始的200多年的分裂局麵,穩定了大宋王朝的政局。

他所創造的許多政治策略,對大宋王朝的昌盛與發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特別是他從製度上防止天下混亂,促進華夏民族的統一,扭轉武臣亂政,提倡安民為本,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帝王史冊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一頁。

但是,他的這些策略也有很大的弊端,他的一係列集權的軍政措施,加強了皇權,削弱了軍隊;政府官僚化,導致了北宋積貧積弱;兵權過於集中,將不知兵,兵不認將,削弱了軍隊的戰鬥力;官僚機構重疊,互相牽製,辦事效率極低。他的後人隻會效仿而不懂得變通,最終導致國破家亡,徽、欽二帝被擄做了亡國奴。

在人們印象中,宋朝又是一個備受理學荼毒的時代,從大量出土文物中又表明宋朝是一個商業經濟極度繁榮、民間財富激增的時代。

一批批的文人又告訴我們,

這還是一個個性彰顯、審美極高的時代。

宋朝人更在意天性,美得自然。想到唐朝時,第一感覺通常是大詩多是“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有一種雄壯的美。陶瓷工藝是唐三彩,色澤豔麗,寫字又以規整的楷體居多。

宋朝則不然,詞多是“楊枊岸曉風殘月”、“無可奈何花落去”,以最生活化的景構築內心的體驗,比較注重自我。

宋朝的陶瓷器色澤也單調許多,像五大名窯,多是素雅的純色。

宋朝的花鳥畫也是一絕,小到一個蟲子,都能讓人感受一種生命的力量。

宋朝的書法也隨性許多,寫出來的東西就是當時情感的流露,即使出現錯別字,大不了圈掉再補上一個。

宋朝人懂得生活的意義,宋朝的文人除了讀書,從政,他們還會為自己留一片內心的桃花園,或者叫心中有山水。

失意了,在山水間忘卻前塵;得意了,在山水間告誡自己勿驕勿躁。像蘇東坡,多次遭貶,卻從不改一腔熱情,縱情山水不說,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