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處是,讓我看清了自己啥XX樣……
我原本以為,自己永遠不會再做這種痛苦的時間記錄了。
轉眼間來到2019年9月份,我又開始挑戰時間管理,不過不是時間記錄,而是課程表工作法,就是給自己規定時間,在規定時間內做什麼事,就像在學生時期上課一樣。
堅持了四五個月吧,從9月到12月,覺得這個方法不好,放棄了。
然後,2020年11月,就是在上個月,我好像被魔鬼蘇業控製了,莫名其妙一拍腦門,覺得自己又行了。
於是,重新開始兩年前的時間記錄,詳細記錄自己每天做什麼。
一開始,我以為會中途放棄,但一個月了,不僅沒有放棄,反而產生了難以遏製的膨脹,就這?
太簡單了吧!繼續!
先記錄個十年看看吧。
真香!
這時候,我還沒有意識到什麼。
直到前幾天,我又一拍腦袋,在零下15度的天氣跑步。
去的時候磨磨蹭蹭,跑完回來,就這?
我突然發現,兩年前,我跑幾分鍾,不,跑三十幾秒就喘得跟要抽過去似的。
一年前,溫度低於0度,我就各種找借口,什麼沒有冬天跑步的鞋啊,什麼霧霾嚴重啊,什麼過了冬天再說啊……
現在,隨便找個差不多的厚鞋,不顧形象地穿上厚厚的羽絨褲,流著冰凍的鼻涕,在眼睫毛結霜的零下15度的天氣下跑步。
不僅沒感覺到困難,反而感覺好爽!
真香!
通過這兩件事,我突然明白了。
我今年,培養各種習慣,是有中斷,但斷了既不生氣,也不放棄,繼續用唄,然後,越用越順手。
我現在每天早上都會打開電腦,記錄時間,再靜思冥想,然後打開表格列出上午的目標清單,寫清楚做什麼,接著閱讀習慣培養卡,清晰自己的目標方向,之後寫最簡單的認同日記,內容是一件昨天的錯誤加三件昨天的微小成功,最後進行寫作回顧。
完成上麵的自我管理,開始思考今天應該寫什麼,思考一陣後,開始寫作。
我現在完全習慣了晨間自我管理,但我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磕磕絆絆跌跌撞撞,如同嬰兒學步。
我在2018年10月左右,開始學習自我管理中的時間管理,之後陸續接觸精力管理、情緒管理、目標管理等等,我統稱自我管理,因為本質上就是管理自我。
回望過去兩年,我發現自己的成長和著名的科技成熟度曲線特別相似。
一開始是觸發期,接觸自我管理,內心謙虛,認真學習。
之後,進入第二階段膨脹泡沫期,自以為學到了新知識,自以為徹底掌握,自以為擁有了能力。
之後,泡沫戳破,進入了第三階段的幻滅期。
從人生自我感覺的峰頂,直接摔進穀底。
疼疼疼疼疼……
這時候才發現,原來自己隻是知道了所謂的新名詞,並沒有掌握知識並轉化為能力,反而各種焦慮,人生迷茫灰暗。
到了這個時候,大多數人會放棄,但我這人有時候挺傻的,也挺莽的,沒放棄。
我堅信我所學的是有價值的。
於是,繼續學習,堅持使用方法和工具。
到了2020年,繼續堅持,咦?自我管理能力好像提高了一點點。
這意味著,我進入了第四階段,複蘇期,能力開始慢慢爬升。
我回頭看了看,我其實並沒有完全持續。
比如培養習慣,經常失敗,斷斷續續斷斷斷斷……續!
比如記錄時間,單核工作法,認同日記,每天的冥想和靜思,運動跑步……都斷斷續續。
如果我們在微觀的尺度上看,就會發現,我這些所謂的習慣培養簡直是笑話,因為經常中斷,經常變化,經常更換,經常失敗。
但是,今天,我回頭以一年的尺度來衡量,情況有了新變化。
這些方法和習慣斷斷續續斷斷斷斷……續上了!
我恍然大悟。
我2018年10月開始的努力,並沒有白費。
我這兩年上百次的失敗,並不是無用功。
每一次失敗,都在準備成功。
我們的人生不是淘汰賽,不是說今天做錯了,今天失敗了,人生就完了,整個人就社會性死亡了。
人生是循環賽。
輸了一場,後麵還有無數場可以贏。
我在做的,是不斷提升勝率。
現在回頭看看,哪怕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養成多重混合的晨間自管習慣,兩年時間也不算慢。
我,就像前麵說的那樣,是一個懶惰、無知、沒有耐心、精力消褪、思維混亂、難以專注等等一身毛病的成年人。
前幾天有個朋友給我截圖,有人說我經曆了之前的波折,頹廢了,放棄了,開始追求虛無縹緲的精神,學沒用的哲學,滿口的原理、本質、邏輯。
實際上,我的思維在“真理世界”遊曆後,身體才能在“現實世界”腳踏實地平穩前行。
這是很多人不相信的,因為我這種說法超出了“本能”和“經驗”。
其實稍微懂點神經學腦科學,稍稍了解大腦的原理,就會明白我其實在按照科學的、大腦喜歡的方式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