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新王繼位,徐張聯手殺楊渥(2 / 3)

此時的朱溫已經篡國,他毒殺了唐哀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大梁,他蓄謀已久的野心終於實現了,這事天下人皆知。想到這裏楊渥心裏異常緊張,他感覺形式非常緊迫,自己不能再等了,於是一個大膽而冒險的計劃浮上來,他想殺掉徐溫以絕後患。然而,楊渥身邊一直有徐溫的眼線,他的一舉一動都在徐溫的掌握中。

這天晚上,徐溫自己在書房思索著如何處理當前困局。徐溫想到了楊行密,想到了過往,想到了年輕時與楊行密一起造反的崢嶸歲月,不禁黯然傷神。平心而論,徐溫不想做對不起楊行密的事情,他以前隻是個販鹽的農民,後加入楊行密的起義軍,成為楊行密三十六英雄之一。楊行密對他很器重,當其他人帶兵打仗、攻城掠地建立軍功的時候,楊行密並沒有因他軍功小就小瞧他,而是繼續相信他,給他機會。尤其是楊行密晚年將徐溫當做心腹,直接將托孤重任交給他,才有了今天的徐溫。可以說楊行密是徐溫的伯樂,也是恩人,這一點徐溫心裏很清楚,也很感激。徐溫越想心裏越亂,於是離開書房到院子裏透透氣。

徐溫離開不久,徐知誥按時給徐溫端來茶,發現屋裏沒人後,徐知誥放下茶準備離開,這時他看到桌上的油燈在微風下徐徐飄動,忽明忽暗、忽緩忽急,徐知誥靈機一動,拿起筆寫了一首詩就走了。徐溫回房後看到桌上的茶就知道徐知誥來過,他正要端起茶,突然看到紙上寫著字,徐溫好奇的拿起來,邊看嘴裏還小聲的念著:

“一點分明值萬金,開時惟怕冷風侵。主人若也勤挑撥,敢向尊前不盡心。”徐溫暗暗稱好,又小聲的念了一遍。放下詩後他在房裏踱步著,他知道這是徐知誥寫的,從詩中可以看出徐知誥是個有想法有誌向的人。徐溫沉思了一會,就把徐知誥叫了過來,想聽聽他的意思。當徐知誥進來後,徐溫仔細打量著他,當初的那個孤兒已經長大了,身材魁梧,雙目有神,真是一表人才。於是徐溫把朝中之事告訴了徐知誥並說道:

“誥兒,現在的吳王驕奢淫逸,聽信讒言,如果再讓他這麼下去,朝局必亂,到時候不僅我們遭殃,恐怕整個淮南都會葬送在他的手裏。而且據我的線人報告,吳王也想對為父不利,也許不久就會有行動,為父一時不知該如何決策。”

徐知誥太了解楊渥了,對他也沒有好感,也零星聽過楊渥當上吳王後的所作所為,於是說道:

“爹,隻要是為百姓著想,不是為自己謀私利,就無需自責。”

“你有好辦法?”徐溫問。

“淮南也好,朝廷也罷,不是楊渥一人的,他隻不過是楊氏長子才當的吳王,先吳王兒子也不隻他一個。”徐知誥說道。徐溫心裏一顫,徐知誥的意思徐溫明白,說到他心裏去了,徐溫沉思了一會,便問徐知誥:

“你的意思是讓爹用楊氏其他兒子換掉現在的吳王?”

“爹,如果對淮南有利,對百姓有利,有何不能?”

“可是爹心裏始終過不了那道坎啊!楊渥雖然不是個合格的吳王,但他是先吳王欽定的繼承人,而且先吳王去世前將托孤重任交給爹,你說爹怎麼能……”徐溫歎息道。

“我看爹大可不必自責,先吳王把身後事交給爹,也是相信爹能夠保住淮南,保住楊氏江山的,可不是僅僅讓爹保楊渥的,楊渥的弟弟也是先吳王的親兒子,吳王還姓楊,淮南還是楊氏的。”

“嗯,誥兒,你年紀輕輕就能高屋建瓴,爹很欣慰。”

“都是爹教導的,爹心係淮南百姓,爹才是淮南的支柱。”徐知誥恭謙的說道。

“嗯,你是個有誌氣的孩子,現在你長大了,爹會給機會讓你去展示才能的。”徐溫高興地說道。

“孩兒不敢有非分之想,隻想在爹身邊照顧爹,為爹分憂。”

“傻孩子,當年先吳王就很看好你,你不要讓他失望啊!”徐溫說著,慈祥地看著徐知誥,“不早了,早點回房休息吧。”

“爹也早點休息。”徐知誥說完就轉身走了。徐知誥走路的步伐慢而大,緩而平,後背筆直,有一種自然的氣場。

“此兒將來必定有一番大作為。”徐溫心裏念叨著。

徐溫把換掉楊渥的想法跟張顥說了,沒想到張顥非常痛快地點頭同意,於是二人就開始謀劃廢掉吳王,另立新吳王的計劃。